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我与《科技导报》的科学情缘

已有 3008 次阅读 2012-9-29 16:10 |个人分类:闲话生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office, center, justify, 编辑部, 导报

收到《科技导报》编辑部寄来的获奖证书,我着实有些意外和欣喜,原因是没想到《十问科学研究》能得到如此肯定,起码被编辑们反复关注。

我得感谢科学网给我这样一个平台,激发了我写作《十问科学研究》的热情,因为我时常能够感受到学人们的困惑,而这种困惑是总体性的,决非一个出口能够解决。

当《十问科学研究》被精选出来时,受到了科学网学人的广泛关注,倒不是其点击访问量有多少人次的问题,而是我们共同在思考一个问题。《科技导报》的编辑张杰青给我留言,说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文章,希望能在“读者之声”栏目发表,问我是否愿意?

其实,之前我看过宝山兄发的文章,能将自己的文章发在“读者之声”当然好,有利于更多的学人读到它,可以激发更广泛的思索,这也是我写此文的目的之一。

根据张杰青编辑的要求,我将文章进行了“缩水”,保证一个版面能够发表的字数。这样做,实际于文意是有损伤的,特别是我写时是一气贯之的。张杰青编辑自然明白这个理,所以他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歉意。

然而,当我真正拿到《科技导报》2012年第1期时,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我将其看作是对我思想的某种认同,而这种认同不仅仅是我自己所急需的。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中,张杰青编辑约请我写了另一篇文章,即500字左右的应景之作。实话实说,我一般不喜欢作应景之文,而之所以答应了他,是我觉得时下办一科技刊物实属不易,我们都有责任呵护它,使之能成为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我一直在想,要使中文科技刊物真正达到国际水准,除了编辑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更多学人和作者的努力,这样我们离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我以为我已被《科技导报》所遗忘了,可没想到意外收到了一等奖的荣誉证书。这再一次激发了我继续探索的热望,而我只需要一个探索的平台,我希望它还能是科学网和《科技导报》。

 

2012年9月29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8631-617857.html

上一篇:难以割舍的情怀(上)——评《舍不去的眷念》
下一篇:“两节”藏头诗

4 赵建民 刘旭霞 朱晓刚 czhc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