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h

博文

阿金说8

已有 2347 次阅读 2012-10-3 21:38 |个人分类:阿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阿金

   看许多人对各个城市有各种比较,就像他们对各个国家,乃至各种工作、大学,都有各种比较一样。但个人认为,世界是由人组成的,而且真正能对我们产生较大影响的人往往不多,所以这些比较标准应更多考虑人的因素(不是广义的,而是能与你产生影响或互动的)。因为对不同人来说,能对其产生影响或互动的人不同,因此每个人的标准都应该不一样。这道理很简单。但现在很多人,把这些主观的比较客观化,谬之远矣。

    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给你健康的建议,也都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几条:早睡早起啊,规律吃饭啊,平衡饮食啊,经常运动啊,凡事不往心里去啊,压力不要太大啊。做了一辈子医生,总结出来也还是这几条;我们听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做到。同时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走极端,都不是绝对对的,比如有医生讲他大半辈子每天喝豆浆,本认为是很健康的,可后来检查出来尿里某某蛋白(记不清楚了)过量。这一点,是他讲的原话,我无法判断真实性与科学性。

    我们需要拷问自己,即使拿到了再高、再好的学位:你怎麼還是謀生、做人、生活、學問樣樣不通/通達呢?你怎麼還是未能打通文武、古今、中外、文藝/科技、理論/實踐、各科各目之間的鴻溝呢?你怎麼還是不能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呢?你怎麼還是沒有觸碰到生存、生命、認知的最基本呢? 

    很多人为一些问题困惑: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啊,是先在海外、再回国内啊,还是从国内开始啊。这个分类方法是很不好的,因为归根结底是在做选择题,是从已经存在的东西中做选择,而这些东西是随着时间快速变化的。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问你自己,如果这个世界可以提供任何你能想象到的工作方式,那你会喜欢怎么样的工作。先把它描述出来,再去现实中寻找与之比较接近的。而且如果真的有魄力的话,你一旦发现现实中不存在你认为理想的工作方式,那你就去把它创造出来,创造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你可以创业,也可以改善已经存在的某个职业。

   

    一旦你这样思考,就会发现人生的选择绝不仅仅就那么几个选项。如果不这样思考,你选来选去,也不过那些选择吗: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等等。比如你发现中医是个好东西,而且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包括台湾、香港都很重视,把它当宝贝一样,把它标准化和科学化;而唯独其发源地的大陆,偏偏还停留在争论、掐架的‘中医现代化初级阶段’。这时你如果有这个理想,有这个发愿,想要正本清源,真正做到让它在中国发扬光大。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去想到底是国企啊,还是外企啊等这些罗嗦的问题;你想的是,我要不要先到日韩等地工作一段时间,考察一下他们的做法,然后回大陆来,进入某个单位,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或是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完成我的这个理想?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工作?如果你个人,喜欢山里的生活,那就进入某个深山老林,归隐,然后种亩地,保证自己能活命,而且吃的还是有机无污染的,穿的当然不重要了,也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上班,也不需要住在市中心呼吸那些污染空气,听那些噪声,也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压力,也就没有胃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糖尿病啥的,每天的作息时间自己定,想干啥干啥,那岂不很好?相比之下,咱们每天挤车上下班,压力大,早饭随便吃点,中午随便吃点,压力大,呼吸的是汽车尾气,吃的是量产产品。然后问你为什么赚钱,说为了在大城市生活;为什么在大城市生活,说为了更多的赚钱。结果,上班太忙,生了孩子还得找个佣人来带。那佣人的生活状况比你好啊,他们只需要每天带小孩。而本来带小孩是你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啊。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6797-618976.html

上一篇:中文經典誦讀:趙翼《論詩》
下一篇:Selected English readings for recitation: Francis Bacon

2 武夷山 朱艳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