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从一个学生获奖反思英语考试水平与科研能力

已有 6833 次阅读 2012-10-13 11:48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学生, 博士生, 科研能力, 考试成绩

10月真是收获的季节,今天又收到学生获奖的好消息:博士生张晓升同学获得2012年度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评选的“优秀研究生奖”,真是开心呀!看着在德国弗莱堡参加国际青年学术交流活动的张晓升同学发来的长长英文致谢邮件,真是感慨万分,这个优秀的学生可是我当年从英文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里“拣”回来的呀!
 
张晓升同学是从外校考博士的普博生,当然认识的机缘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他从成都给我发了一封长信,介绍他自己和对科研的想法,当时他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文笔很不错,写得很诚恳,基础也很不错,我当然就鼓励他积极报考。北大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历来是考的比较难的那种,晓升学的专业基本一致,专业课的教材虽然有差别但是还是“有法可依”,可是这英语考试就难了,他尽管下了很大功夫,考试成绩还是差了一分!成绩出来,自然是无比的沮丧,可是他的两门专业课却都很高,一门90多分,一门87分,这是历来没有的,因为这个专业课出题也是非常难,其他同学多数都在70分上下,可是,英语是硬杠杠,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晓升那几天发来的邮件让人看了真是难过,一个如此执着努力的孩子却被这“1”分挡在了门外,我的心里也是不是滋味,于是跟学院的负责人说:我们必须试试,给学校研究生院写个特别说明吧,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四六级的成绩也都很不错,英语不是问题,更何况专业课成绩这么好,不能因为这一分之差而错过他!于是,我写了一封长长的“陈情信”并附上了一些必要的证明材料,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晓升终于被录取了!
 
忘了为什么,录取通知书是我代拿的,晓升说他们学校需要原件去办理户口等手续,叫一个清华的同学来拿,我当时很慎重,说必须让那个同学拿身份证来,验明正身、签字之后才能给,结果来的是个女生,被我逼急了说:我是他女朋友,您放心吧!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也才有了今年5月份他们结婚在五方院请客喝醉的故事!
 
由于工作上急需,晓升提前来参加组里的工作了,工作是特别的努力,也是特别的认真和爱思考,有很多很好的习惯:实验资料和材料准备的条理性、科学的时间安排、及时完整的文字记录等等,对同学友好、关心、照顾,做事情善始善终、替别人着想,经常出差做实验,每次都是到了第一时间发邮件和短信,在外的每天都会邮件汇报工作进展,特别让人放心,科研工作中很善于动脑筋、提问题、也善于总结,这些优良的品质逐渐就传给了其他同学。有一个老师就很羡慕嫉妒恨地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象张晓升啊!”当然,晓升也有他自己的问题,可是他很努力,知道问题以后就积极修正,所以就进步更快,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学术积累以后,作报告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也不错),天道酬勤,第一篇论文修改了将近1年的时间才得以发表,而此后就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CHInaNano的优秀论文奖,亚洲纳米论坛的优秀报告奖,2011北京地区微电子博士生论坛等等,不但是他自己获奖,这当然这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进步,他协助我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今年也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大家都很开心。
 
这次卢嘉锡奖申请的时候,他来跟我说:老师我想试试!我说:Why Not?!与其他学科的同行交流和学习是必要的,你的工作对他们也有借鉴意义,不去展现自己就永远没机会!获奖的消息传来,真是为他感到高兴!看看这个当初因为“1”分之差差点落榜的学生,现在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才华,而且开始活跃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暑假组织了有将近2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青年学术论坛,现在受邀去参加在欧洲弗莱堡举行的国际青年微纳科技大会,有很多老外都对他的英文赞不绝口呢!我真是欣慰:自己当初没有因为这一分之差而错失这个好学生,虽然没有考试不行,但是考试绝对不能说明一切,能力是在实干中表现出来的,期待有更多象晓升这样的好学生选择做科研!
 
继续努力,晓升!
 
后记:张晓升同学的邮件
From: 张晓升
Sent: Tuesday, October 16, 2012 3:52 AM
Subject: Re: Good News and Experience in Freiburg

张老师,

我到巴黎机场了,明天下午到北京。有15分钟的免费网络可用。:)

看了您写的关于学生的博客,特别感动,真的谢谢您!

特别喜欢您所说的那句话:晓升是我“拣”回来的。“拣”其实是一个特别用心的过程,是必须用心专注来做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总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河边拣贝壳和鹅卵石,总希望能捡到一个最美丽的。学生不奢望能成为您“拣”到的最美丽最闪光的那一个贝壳,但希望用勤奋、汗水和收获来装满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实实在在、沉甸甸的贝壳。^_^

祝好!

晓升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9-622118.html

上一篇:经典语录:诺贝尔奖得主山中伸弥:不能只研究“大阪的狗汪汪叫”
下一篇:预测林毅夫教授获经济学奖

10 曹聪 何红伟 李伟钢 武夷山 屈林 张红光 李贺军 翟自洋 黄长平 JUSTTRU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