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行业分析(四)

已有 2290 次阅读 2012-10-15 10:57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北京, 技术转移, 服务业, 行业分析

(接上一篇)

四、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功能单一,业务面较窄

服务功能单一,业务面窄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的问题。近些年来,这一问题不仅未得到根本改善,反而有强化的趋势。

2.主营业务带来的经济回报少,技术性收入占营业性收入的比例偏低

在技术性收入前20名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只有5家利税总额占全年营业收入超过了10%,主营业务带来的经济回报少。与此同时,技术性收入占全年营业性收入的比例偏低,98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全年技术性收入仅占全年营业性收入的27.28%,不足30%

3.技术转移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影响力小,涉猎重大项目的机构偏少

2005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技术性收入仅9.86亿元,不到北京地区技术交易额的四十分之一,技术转移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影响力小。与此同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涉猎重大项目的机会偏少,据统计,在技术性收入前20名的机构中,平均每个项目经费超过100万元的机构只有两个,其余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4.技术转移服务过程不透明,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缺乏中立性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受谁委托,从哪里得到的技术,技术出让方是谁等等,现在通常的做法都是不让技术受让方知晓,技术转移服务过程不透明。同时,北京地区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主要机构,大多依附于大学或科研院所,它们仅仅是为自己所依附的机构服务(即经营的技术多为所依附机构的技术),因此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缺乏中立性,社会公信力低。

5.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转移后续服务能力差

目前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除依附于大学或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外,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普遍偏小,既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也没有长期广泛的合作伙伴或稳定的技术支撑机构,一旦转移出去的技术出现问题,很难进行后续服务。

(未完待续)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911-622739.html

上一篇: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行业分析(五)
下一篇:北京技术转移服务业行业分析(三)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