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每个人都在坐井观天

已有 4145 次阅读 2012-10-25 13:06 |个人分类:菲亦所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科学, 道德, 观点, 坐井观天

由于一个人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并记住,也不可能经历世界上每一个人经历的所有事情,不可能获知地球上的每一个信息,所以每个人都是在坐井观天。而因为每个人所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并且每个人对同样信息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所看到的“天”是不同的,对“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而不同的人的“天”可能会有交集,即两个人看到的天有相同的部分。往往生活环境和阅历更相近的人,其“天”的交集就越多。由于每个人看到的“天”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
 
当两个人的“天”没有交集或者交集很少的时候,可能两个人对某事物的观点就完全不同,倘若两个人就这一话题进行争论,都往往是各说各话,找不到可以共同讨论和商榷的点,这样的争论往往还是谁也不服谁。
 
正因为每个人所看到的“天”都只是真正的“天”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偏见”和“片面”看问题,都不可能绝对全面地了解整个世界。只不过是,有的人阅历更丰富,所看到的“天”的面积更大一些,而有的人小一些。但本质还都是“坐井观天”。
 
所谓的科学研究,就是要通过能够让全世界的科研人员检索到所有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让不同的人在这个领域看到的“天”是一样的,并且是比较大的。这样,这个领域的科研人员才能在同一个“天”里进行对话,去交流和继续探索,让人们所看到的这个领域的天更大更全面。
 
而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方面,人们所看到的“天”往往只是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肯定不如从事的专业领域能够获知的信息更全面。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别人生活中所发出的感慨都要符合科学规范。例如,有人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而经常会有些不认同这些体会中的观点的人,以这个人所举的例子数量不多为理由,来攻击这个人的观点,说其想法太片面。而问题是,如果让他自己来举例子,举的例子数量也不会多到哪里去,观点同样片面。在为人处世方面,往往是大多数人都认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形成了社会道德,即社会道德只是一种大数法则。如果要用科学来论证为什么社会道德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恐怕很难说得通。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71-626013.html

上一篇:【微博】不知道是不是不适应北京空气的缘故
下一篇:我们小时候的那些事物一去不复返

19 刘旭霞 苏德辰 陆俊茜 柳林涛 李土荣 钟炳 杨秀海 陈龙珠 徐传胜 武夷山 曹聪 吴浩宇 李宇斌 朱志敏 武京治 罗帆 wgq3867 whocares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