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感谢有您有大家之病友关怀

已有 4002 次阅读 2012-10-30 16:24 |个人分类:我美丽的秃瓢岁月|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style, 第一时间

 
说实话,在生理上,我至今各项功能正常,能吃能喝,能跑能跳,能思考能写作,尽管有些不适,还是因为治疗而引起,而不是因为疾病本身而引起。现在想想,不过是一块花生粒大小的一个硬块,还真的能把自己吃了?但刚刚蒙患这种疾病的时候,可以说是五雷轰顶,如临灭顶之灾!在我蒙昧无知的脑海里,有关癌症,总是和死亡直接相连,心理的恐惧比疾病本身更为可怕。
 
尽管我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我能采取的任何措施,但也是因为一直心存侥幸,只是巴望着最终确诊不是癌症才能那么积极地治疗。住院前,有人给我发一些有关癌症的信息,心理还是抗拒着的。即使手术后,还巴望着是虚惊一场,医生告诉我是癌症后,我都不相信癌症真的降临了。
 
癌症究竟有多可怕?我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前两年,梁进老师在博客上说她得了癌症了,我去看她时,还有些悲天悯人,觉得她怎么那么倒霉,在同情梁老师,为她可惜的同时,很为自己庆幸,觉得这辈子癌都不会和我发生关系。但癌症还是摸上门了。在没有手术,还没有确诊的时候,我已经非常恐惧,6月2日,手术前的一个晚上,我下意识的就在博客上写下一篇“当恐惧降临的时候”的微博,曹老师立马就问我怎么一惊一乍的,而远处的大师姐也赶忙给我打来了电话,为了不让更多的人担忧,我不得不把这篇博文给隐藏起来。
 
那时候,在心理上,似乎只有证明自己不是癌症才能得救,而一旦确诊为癌,就等于宣判了死刑。所以,我在网络和朋友间寻求着种种自己不是癌症的迹象和证据,但网络毕竟是虚的,所寻求的东西都感觉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就是曾经得过癌症的朋友,从她们嘴里要能确知自己没有癌症的话,心理便能够踏实起来。
 
我生活中有两个癌症病人,一个是梁进老师,一个是杜鹃。我便向她们求助,事实证明,向她们求助是万分正确的事情,不仅帮助我度过了确诊前的恐慌,在确诊后还顺利帮助我度过了癌症心理障碍,转向积极医治并恢复阶段。
 
梁进老师是博友,我和她因为博客获奖而认识,因为她的疾病而交往。她治疗结束后,我和她个人生活方面都不再交往,在一个学校都不常碰面。我在惶惑的时候,就给她打电话,她电话关机,我就在她博客里面发了个消息,她立马就给我回过电话,详细说了她当时住院的情况,嘱咐一些我应当注意的事情。我相信这些事情她一般都不会回想,只是因为我,她竭力把手术之前所应该注意的事情都告诉了我。当时,我就把我所做的各种检查时间和结果出来时间都告诉了她,梁进老师便按点给我打来电话,嘱咐我该注意的事项。正如大家所感知的一样,梁进老师坚定而沉着,在她眼里,任何困难都是用来克服的,只要有办法,困难在她眼里都不是个事情。她的这种精神在我整个治疗期间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杜鹃是我先前的邻居。30刚出头的年纪。我9月24日去她新居拜访了她,她9月30日就发现了身体的异常,十一长假其间查知是肠癌伴随肝转移,长假后住院,18日做了手术。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来年2月20日了......再来年,我也得了癌了。她得癌时,忙于治疗,也怕吓着我,没有告诉我,我得了癌,却不得不向她求助了。虽然,在我眼里,她也太娇弱了,而她的病也太重了......
 
我联系她是想问问她要不要给长海医院的医生送红包的事。我从此加入她为之祈祷的名单。她同时把何裕民有关癌症是慢性病的讲座发给我,让我不要那么紧张,当时以排除癌症为目的,有一搭没一搭地看这个讲座,就在那个讲座中找着我不是癌症的证据。之后,她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检查结果,医生安排情况,因为我先前看过的医生要出国访问,我不得不找另一个医生开刀做手术,她帮我分析各个医生的特点,主张我找男性医生开刀,后来我告诉她床位比较紧张,没有办法及时住院,她说她先前住院的时候听我校科研处一个朋友说他们科研处和长海医院很熟悉,可以帮着安排床位什么的。她说你这些年科研做得这么好,可以作为科研人才让科研处帮着联系一下。
 
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她的建议。杜鹃是朋友,所以以为我的科研是个东西,但在校方看来,我不过是电子阅览室一个看大门的,怎么会把我当科研人才?我自己跑过去,说自己是个科研人才,现在病了,要求别人把我当成科研人才看待,别人会不会笑话我还真把自己当根葱呢?所以,也就没有去找领导,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焦灼着。
 
不久她就跟我打来一个电话,说她已经和科研处的领导说了我的情况,科研处会帮我联系的。后来还是在科研处同志的协调下,我顺利住院,及时治疗。
 
我第一天住院,第二天做检查,第三天做手术。杜鹃在我刚到医院就给我送了一个红包。先前问她她说她都没有给医生送红包,我知道她病了时,也没有给她钱,只是拿了些红枣,银耳之类的天然营养品。所以,我自己感觉没有理由接受她的红包,她说她知道看病期间要大把大把地花钱,这些钱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我也可以尽情买些营养品。说着放下钱就走,我拿起钱就追,一直追到楼下,杜鹃说了一句,大家都会碰到事情,以后我或者其他人再碰到事情,你也可以来帮助我或者其他人,这样,常来常往,大家不就成了亲人了吗?这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到城市生活以来,我越来越感到人情冷漠,故园那种亲情和友情越来越被各种利益冲突所冲淡,人与人之间闲谈,真挚的关心关怀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因为利益而引起的各种是非,甚至因为要巴结领导而提职升干,因而秉承领导意志而罔顾事实,甚至肆意篡改事实,我忍不住想起老家,一旦有一个人病了,住院了,家家户户都会派一个人去医院看看,农村里大家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很少,一瓶罐头,一盒点心,都是平时自己也舍不得吃的,拿出来到医院送一份关心给病人,和病人絮叨絮叨,排解排解忧虑,期冀着病人尽快康复。这种传统,到城市后,我以为已经荡然无存,现在重新体会,忍不住百感交集,一场病,在城市的冷漠中,终于找到亲情和友情,从而让我对生活更加留恋。
 
我做手术那两天,梁进老师也恰好到医院有些事情,顺道到病房来看我,我老公比较怯懦,上手术台前,都是家属鼓励病人呢,我却把他叫到旁边,抱了抱他,说我会好起来,让他放心,并请病房其他家属照顾一下我老公。我到手术室后,梁进老师恰好来看我,就在病房和我老公谈了很久,嘱咐我老公很多事情,缓解了他紧张情绪。看到我从病房出来,嘱咐我情况再不好,也要顶住,她自己还开了两次刀呢。
 
我自己看病期间,也认识了几个病友,大家都在先后动手术,经过大致相同的治疗过程,面临同样的忧虑,这些忧虑也不只是化放疗的副作用,还有伤口的愈合问题,我开刀的地方一直有个比手术前更大的肿块,心理一直担心是复发转移,就给病友们联系,原来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情况,心理就焦灼就这么分担了一下,减轻了很多,所以大家平时联系很多,没事的时候,经常对着视频把乳房上的伤口摆弄来摆弄去的,有时候也相约一同去医院,见个面,说说一下互相的感受,感觉自己不是孤独的,在心理上,就有了勇气和信念。
 
在国外,似乎有各种疾病俱乐部,互相之间能够给与帮助和心理支持。好像在上海也有类似的民间组织。但这种机构服务不是很主动,我目前还没有和他们发生关联。人与人之间,到底还是看缘分。即使我愿意提供帮助,别人也未必见得信任,也不见得会接受我的帮助。在于娟的博客中说过这是无畏施,就是别人看到比他更不好的情况,还能坚持着活下来,病人就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对癌症病人而言,我们经过恐惧,穿越死亡,还随时准备迎接死神的再次光临,心理已经足够坚强,也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死,该如何面对我们的使命,安抚家人,帮助他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如果能帮助其他同样和恐惧斗争,和死亡抗争的人们,则是我们的荣耀了。杜鹃的空间里用这么一段话引领她的抗癌日志: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糟害。耶稣死而复生因而能够救大众,便是人类这种信仰的根源吧。这也是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在病中写这一系列博文的原因了,仅仅希望后来者不至于如我般迷惘,恐惧。
 
癌友们,我们和疾病相伴,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克服这些疾病,走向更深刻,因而更为隽永的生活。
梁老师来我家看望时候的合影,正是天热的时候,她汗流浃背......看到她,我就不再恐惧!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5715-627657.html

上一篇:感谢有您有大家之儿子的新旧班主任
下一篇:放疗中断了两天

16 武夷山 邢富强 蔣勁松 李学宽 柳林涛 曹聪 许培扬 刘艳红 吕洪波 葛素红 曹广福 沈海军 唐久英 王芳 王海辉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