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升职称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做专家了 精选

已有 17357 次阅读 2012-11-12 14: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专家, 职称, 清洁生产, 反渗透, 专家费

最近网上讨论要不要有“教学型教授”的问题,据我所知,其实在许多高校的实践中好象早已实行了,如我们就有偏重教学的教授,偏重科研的教授,若没有任何本科教学,就不能升教授,只能升研究员了。但只教学,没有任何科研成果,或教学优秀成果,没有发表论文,没有出版优秀教材,即使课教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升教授的。偏重教学型的教授,只是课时要求多一点,而科研的成果要求低一点罢了。

 

至于为什么要升教授,我想最主要是读书人的面子问题。工资有点点差别,但差别是不大的。另外升职称的好处,可能就是可以被外面一些单位请去做“专家”。目前在我们环境领域,项目立项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主管单位就要组织专家搞评价报告书的评审会;一些国家、省、市、部和局的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也必须请专家来评审;工厂开发出的一些新产品,要请专家来鉴定;现在提倡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估会也必须请专家来进行,且必须要有一名环境方面的专家;对于请专家,一般必须是副高以上的职称,有些专家评审会,为了强调评审会的重要,就都请正高职称的人来做专家了。做专家的收益,有时比工资要高得多。

 

我最近到了二家大型食品饮料企业做清洁生产的评审专家,这二家企业同属一家大公司,目前在广州以生产饮料为主,上午评审一个,下午评审另外一个。项目评审流程正常是:参会所有人员介绍,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清洁生产依托单位人员等。然后就是由企业做清洁生产情况的介绍,工厂现场考察,专家及领导提问,讨论专家意见,宣读专家意见,企业负责人讲话,领导讲话,结束。

 

由于在工厂实际干过几年,现在又搞环保,清洁生产验收评审会参加得还是比较多的。一般最常用的中高费方案主要有:用变频器来节省一些动力系统的电耗;用热泵代替直接加热(特别是加热温度不高,且工厂其它工序有需要冷源的场合)来节能;清洗工序改为逆流清洗工序来节水等。作为专家参加这种评审会,政府指定的评审组织部门,会发一笔专家费(一般一个项目1000元含税),被检查的单位,有时也给专家辛苦费,有些工厂还会给一些工厂中自己生产的产品。

 

收了专家费,总要贡献一点自已的智慧,故每个专家都要发表或多,或少的意见,有些是对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提出改进建议,有些找出工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有提出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可以开展的工作。写清洁生产报告书的单位叫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我们没有申请,故也没有作为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帮其它企业开始清洁生产的项目,这样,对清洁生产的报告书的格式和要求就不是特别清楚。我的特点就是到工厂现场检查,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认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今天这二个饮料企业,属同一家大公司,二家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大,且清洁生产的高费方案也几乎相同。听完清洁生产开展工作的介绍,及工厂现场的实际考察,这工厂的设备应是比较先进的,且选用的主要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的知名品牌的产品。时间太短,也难以发现比较大的问题,故只找了2-3个小的问题,在评审会上提出来。后来,我问单位负责人,目前工厂的生产用水,大部分都进了产品中,进入产品中的水是通过反渗透工艺生产的。反渗滤的浓淡比是多少,他告诉我,工厂目前的浓淡比是淡水60%,浓水40%。他讲,全国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我知道,广州的自来水,矿化度低,即使反渗滤的浓水,有时矿化度都比北方有些地方的自来水要低,故在广州的饮料生产中,采用二级反渗透系统,自来水的利用率,完全可以从现在的60%,提高到80%以上。这是二个年消耗100万吨自来水的饮料厂,若水的利用率提高20%,一年的节水量就是40万吨,现在国家节能、节水、降耗的要求不断增加,且自来水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个清洁生产措施的提出,一定会起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厂里的负责人听了我的建议,他也知道广州的水比较软,矿化度低,也觉得我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在评审会的最后总结发言时,还再次感谢了我的这个建议。

 

一天对二个工厂的评审会,专家费差不多4000元,我的建议应能提高他们工厂的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降低他们的产品水耗,也能节约他们产品的生产成本,我自己也觉得,这个建议应该值这个价钱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732399-631793.html

上一篇:从教学基层看研究生教育的变迁
下一篇: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就会为你关闭一扇门

21 王启云 曹聪 武夷山 李学宽 杨正瓴 曹敏 王晓明 樊晓英 房治 朱晓刚 张杨 韦玉程 温世正 严少华 刘瑞亭 王枫 周向进 周小洁 liuzhan001st yunmu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