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答辩还真是个考水平的事 精选

已有 6175 次阅读 2012-11-14 17:27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学术界

有三类人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答辩、辩论之类的事,一类是为官者,另一类是学者,还有一类是商人。

对于学术界的人来说,答辩或辩论是一生中必经的事情,而且很多人一生中可能要经历很多次的答辩与辩论。有时候为自己答辩,有时候为别人辩论,还有些时候为集体答辩。我也经历过很多次的答辩,早些年有点紧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申报副教授,因为是破格申报,所以需要答辩,记得我进答辩会场时,心里砰砰乱跳,组长看出了我的紧张,好心安慰我:“别紧张,随便一点。”好在有几位专家比较熟悉,紧张的心情很快缓解了下来。经历了若干次之后,渐渐地“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虽然有时候上台前有点紧张,但一旦进入角色就物我两忘“目中无人”了,效果如何另当别论。在我看来,答辩最要紧之处在于抓住要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记废话。然而在现在这个社会,很多时候废话似乎又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难怪有人说:“就看谁能忽悠。”

如果是个人答辩,你对自己比较了解,知道自己所长与缩短,抓住要点并不困难,你通常也能说到关键之处。但如果是为别人或集体答辩,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一是你可能对有些情况并不那么了解,二是很多话你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才比较合适,说大了有吹牛之嫌,说小了会让人感觉底气不足。特别是为单位答辩,你站的角度不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尽相同。按我一贯的风格,我的出发点是谦虚,尽可能留有余地,这样即使专家们对你的实力有所怀疑,提问也不会咄咄逼人。

论文答辩好比演讲,你需要说清楚三个关键问题:1、你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件事?2、别人在相关方面做了什么?你做的事情与别人做的事情有什么本质不同?3、你采用的什么方法?你的方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如果你能行云流水般说清楚这三个问题,从答辩的角度讲,你是过关的。

这些年,申报教授也需要答辩,由于时间关系,教授的答辩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自述,五至十分钟回答问题。几分钟的陈述中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似乎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实事求是地说,答辩过程中,真正能利用好这几分钟时间的人不多,大多数的答辩是在重复申报简表中的内容,而这些早在答辩前就已经为评审专家所了解。资格条件中几项刚性指标的达标情况当然需要说,但最多只需要两分钟时间,你最需要补充的是申报书中难以体现的内容。因为学科组大多是同行,即使不是小同行,对你工作的价值总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能力,这也是专家关心的问题。所以答辩人应该重点阐述一下你认为最重要的工作,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与同类工作的比较等等。很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主动说过这个问题,所以专家提得最多的问题通常是:“你觉得你最得意的结果是什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更令人遗憾的是,也许是出于紧张,一些人即使在专家提出相关问题后,也不能恰到好处地回答,有些人甚至不知所云。最搞笑的是,当你问到有些申报人工作中的某些细节甚至文章中一些概念时,对方竟然一无所知,声称:“时间太长了,记不清了。”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也有高水平的申报者,今年就遇到了一两位,不愧大师的高足,工作做得很出色,答辩时的那份从容、镇定显示了他的实力,慢条斯理、思路清晰的表达展示了一种自信,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的举止颇有绅士风度,我事后与另一位专家开玩笑:“我们一人挖一个过来如何?”这是我这些年看到的少有的全面素质很高的申报者,尽管年轻,却是当之无愧的教授。

答辩有技巧,但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实力。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247-632542.html

上一篇:超短剧:孤魂看上去像好人
下一篇:清华校花

23 王涛 李学宽 钟炳 邹丽嫦 韦玉程 李志军 陈小润 吴飞鹏 张士伟 赵美娣 栗磊 杨正瓴 杨月琴 陆俊茜 李威 陈智文 何应林 孔荫莹 徐俊峰 fansg yxh3161 yunmu xiaxiaoxue8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