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eanfis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ceanfish

博文

为程老师说几句

已有 3476 次阅读 2012-11-17 13: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老师

    看了程代展老师的博客,对此次争论有了个详细的了解,网络上很多人在批驳程老师,这让我想起了电影“钱学森”,想为程老师说几句。同为科研同行,知道发现一个好的科研苗子是多么不容易,从这点上,程老师绝对的大公无私,他不是为了这个孩子一直给他干活,而是创造条件让他发展的更好,这一点很多导师都做不到。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时的导师冯卡门也曾极力反对他回中国,理由是美国更适合做研究,但是并没有挽回钱的决定。也许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较不太恰当,因为钱当时已经是有名气的科学家了,但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能够解释的原因就是程老师的学生是为生计所迫。有句话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还有一句话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程老师堪比伯乐,此学生很大程度上也算一匹千里马,可是情况是千里马在沙漠里还是日行千里吗,没草吃、没水喝,跑个十里就歇菜,他就不是千里马了。千里马也要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才能物尽其用。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基本的生活需要,钱学森家境富足,老婆美丽大方,有三个孩子,美国的薪水又不错,自然可以坚持为国奉献。然而,跟一个连起码生活保障都没有的人谈爱国谈奉献谈国家的损失绝对是扯淡!国家既然知道这是个损失,为什么不去弥补?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中国的科研环境并不适合出色的研究人员脱颖而出,大学和研究所都行政色彩太浓,缺乏崇尚科学、公正和自由的风气,行政等级制度森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这是国家一直提倡的,但是一直没有做到,中国的现状是尊重钱、尊重权,而且愈演愈烈,很多行政人员没有压力没有产出却拿着比科研人员还高的工资。一个科学家和一个中学老师,人们选择去做中学老师,至少学生家长是尊重的,搞科研的呢。这就是我想说的客观环境是如此优秀的学生逃离科研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想说主观原因。如今信息传播很快,网络包罗万象,年青人的思想已经与上几代完全不同,洗脑式教育已经难有效果,社会主流已不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主流价值观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活着,工作不再是生活的全部。有句话叫“我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宽度 ”。人的一生结束的时候,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但是你是否上天有灵,知道自己躺在哪里?科研是艰苦的行业,很辛苦,经常加班,除非天赋异禀,否则很少有人选择这一行。美国的现状就是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来少选择科研行业了。全世界的趋势也是这样,我们更愿意做一份轻松的工作,没有压力,有的是假期,经常在泰国度假晒太阳。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多样化的选择,即便他是个很有科研潜力的人。
    所以程老师无需遗憾,一切顺其自然。知识分子还能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是社会仍有希望的底线!程老师此类科研工作者应是社会之中流砥柱!


“逃离”科研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2033-633401.html


9 吕喆 王春艳 王海辉 陆俊茜 刁有彬 张海霞 崔小云 ycjyf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