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胜于言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lzhangyu 和言善语是人心的磁石

博文

什么是好教材 精选

已有 7790 次阅读 2012-11-19 15:2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医学, 教材

在豆瓣上看到有朋友批判同济第五版的高数。我顿时想起了人卫版的本科医学教材。把下面这段话的数学术语换成医学术语,恰恰是对号入座:

“在有些课本中,由于专业术语选择的不好,把基本定理的要点搞得模糊了。许多作者首先引进导数,然后简单地定义 '不定积分' 为导数的逆运算…………后来才引进作为面积或者和的极限的 '定积分' 的概念,而且没有强调这时候的 '积分' 这个词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个方法是把理论中的主要事实从后门偷偷输入,因而大大有碍于学生的真正理解。我们宁愿把满足G'(x)=f(x)的 G'(x)叫做f(x)的原函数而不叫做‘不定积分’。”
——《什么是数学》P449-450
 
中国现代医学教材的编写流程大概是选一两个国内的“学术大腕儿”担任主编,再向不同的作者约稿,有些学科内容繁多,光副主编还忙不过来(主编一般就写个序之类的)于是就再加秘书什么的。比如像外科内科那种大部头就这样出炉的。这样的好处当然是可以各家之长,短时间出成果,但是缺点却只有使用教材的学生才能体会。全书基本没有逻辑,知识点散乱,经常还能出现一本书前后矛盾的地方(病理生理内外科之间的相互矛盾就更多了,考过研的医学生都知道),没有重点。所以医学前辈就说了,考试没有重点,一本书都是重点~~~貌似在强调要刻苦钻研书本,实则是在浪费读书人的时间,行业知识更新那么快,光 钻研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一本重点不突出、缺少逻辑、矛盾百出的书。五年学医,深受教材之荼毒。
 
国人似乎对“教材”一词甚是迷信,因此前怕狼后怕虎,畏手畏脚,反而使得教材如同鸡肋。我深深记得当初高中学化学实在看不懂教材的解释,后来看 了大学的无机化学后恍然大悟,从此化学成绩扶摇直上。国内医学书籍当然不乏优秀之作,读来亦有恍然大悟、相见恨晚之感,读来真有不忍释卷之心~比如黄家驷 外科学,盛卓人的实用麻醉学,吴襄的生理学大纲等等~奇怪的是越是新版的教材水平反而越差。
 
好的教材一定是能够深入浅出,阐明逻辑,阐明来龙去脉,而不是简单的例子堆积,文字堆砌。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能让读者“恍然大悟,若有所思,还想再读几遍”。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0295-634031.html


20 柳东阳 胡瑞祥 李学宽 刘洋 唐常杰 许培扬 李土荣 徐满才 付伟 罗淼 李宇斌 翟自洋 肖海 王晓云 魏玉保 苏德辰 黄智生 dreamworld xieguanghui guxun104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