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li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hli3

博文

我对“博”与“专”的看法

已有 5199 次阅读 2012-11-21 00:23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似乎从大学过来的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来处理“博学”和“专学”。
    由于最近这个问题在我身上表现的越来越突出,自己有一些想法。
    一、我觉得大学是个知识开放的世界,而且刚从闭塞的高中过来的我们,确实应该多学一些东西,去接触一些人物和事情。这样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扩大我们的交际圈。
    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似乎和大学的差别比较大,之所以称之为研究生,肯定是对某一领域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当然也不能缺乏对其他学科常识的了解。
    三、当然,研究生阶段,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但是,最主要的是抓住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最重要的或者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拿我最近的例子来说吧,本人现在研一,在研究生院上课,虽然选的课不多,但总觉得有些抓不住重点。之前跟导师聊过这个问题,老师跟我说,上课要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确实这是个很好的方法,能够帮助自己有重点地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方面。而且,自己也跟很多大师交流过这个问题,他们大部分都说,没必要把每个问题都搞明白,要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方面,之所以要学那么多的知识,是要你对整个学科有个总体的把握。
    之后我总结了以下一些方面,希望各位老师,能针对我的问题,提一些意见或建议。
    一、面对当前的种种问题,我有自己的重点,有自己觉得应该好好做好的方面。
    二、对于其他问题,很多真的只能像听讲座一样,只能大体知道有这么回事。
    三、经常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个重要次序的排序,当然要先解决最重要的事情。
    四、借用大师们的话,没必要把每个问题都搞明白,要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方面,只要了解它是做什么的就够了,等到用的时候再去好好的研究它。
    五、再借用一大师的话,知识一辈子都学不完,科研人员要做的不是学别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别人怎么去创造知识。“一个人的知识很渊博,但不一定有什么创造性,相反,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知识通常很渊博。”(摘自张德兴研究员的演讲)
    本人最近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久,现在写出来,心里略感舒服,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752323-634534.html

上一篇:Install Perl Modules on Windows
下一篇:记在2013年考研之后——2012年总结及对2013年的向往

1 徐大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