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朋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岚 Networks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of Block Cipher 实验室(CLOSED UP) || 欢迎光临 线性研究实验室

博文

温情脉脉说“铁牛”

已有 3497 次阅读 2012-12-23 23: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此刻艳阳高照,心情不错,正在读纽约时报销量榜上的“EAT,PRAY,LOVE”,突然意识到第 N 轮的铁牛来了!

以前对铁牛制度没有观念,其实,铁牛就是铁饭碗。对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铁牛没什么的,因为人口大国人才也多!(我都超过有些名校要求的教授年龄了: http://www.sciencenet.cn/classinfo/info.aspx?id=11719)讲师、助教这样的岗位如果落在我这般年龄的人身上,完完全全就是笑话了!岂能笑中土无人?一个大学讲师的位置或者是助教的位置,多的是优秀的博士去抢占,获得学术生涯的起步职位。所以,铁牛在中国可有可无,“有”的时候是个借口,“无”的时候也是借口。人口大国就是人才大国,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所以中国有钱。

人口小国,技术强国,不铁牛面子上过不去:因为铁牛系列的职教全年可以领 9 个月的工资,研究所 0 个月的工资,每一分钱都必须自己挣;待到成为研究员,可以拿 9 个月的旱涝保收工资了,开始铁牛。也就是说,如果有机缘在研究系列工作(应该理解为宣誓入籍才有的机会),达到研究员水平,就可以开始铁牛了:在终生制的阶梯上,一步一步进行再修养。所以,成为海外博士后,都觉得自己有些幸运,因为有海外教授看得起,一直觉得“做应用”就好比“做长工”,把形容“码工”的顺口溜放到应用身上也适用!如果再有运气可以做助教,也可以称得上是“有修为”+“有好运”了。

我在排队、在等待,人口大国职业可以抢占和占领,人口小国可不那么容易!应了中国的老话“是我的跑不掉,不是我的也留不住”。分享一篇文章,在中国不一定适用,享受阅读但是请勿轻易实践:美国高中的英语课怎么上(大千世界) 。中国的语文教材里,特别是高中的课外教辅读物,也有很多充满人文气息的优秀作品。




https://m.sciencenet.cn/blog-1930-645732.html

上一篇:在“东北人”挖的坑边上打转
下一篇:去了哈佛,下周回国

1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