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zi11 带着微笑,欣赏路上的风景~

博文

找点儿事儿给老人做~

已有 4873 次阅读 2012-12-26 22:27 |个人分类:乱弹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孝道

去年妈妈摔了一跤小腿骨折,今年取钢板回家陪护了一周。躺在病床上无所事事只能盯着吊瓶数点滴,当真是无聊透顶。所以陪护不仅是照顾饮食起居,还得陪着说说话才好。回家后还得在病床上休养,可我得回校、父亲要操持家务不可能陪在妈妈身边寸步不离,妈妈成天看书或看电视换来换去也单调,于是我想了个招,找来件毛衣央她帮我织过。我知道,她最关心最牵挂的就是我了,这一针一线可以成为她的寄托。就像开学临出发时我的一个提包绽线了,自然该是自己缝的,可妈妈要缝我也没阻止,让她的情感有所寄托有什么不好呢。

人,总要做些什么才有存在的价值,生活充实了,才觉得生着活着是有意义的。

好友姐弟三人对父母十分孝顺,做父母的心满意足,一家人其乐融融。唯一让姐弟仨有些烦恼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多管闲事”,小到一片尿片的选择都要插手,好友的妹妹说:“妈妈你操劳了一辈子,现在是儿女当家,你就颐养天年就是了,别管那么多了!”可母亲却很不乐意。这些小事虽说无伤大局,却时常闹点小不愉快。我问好友,如果不让你母亲在这些家务事上“多管闲事”了,她还能干嘛呢?好友一想,倒也是,母亲不会打牌搓麻跳舞健身,只在家里围绕着祖孙三代转,这些就是她的寄托,也是她存在的价值所在。一个人如果不被人需要了,没有了存在的价值,那是多么可怕的虚空。所以,如果要让母亲不多管闲事,就得找别的事做做。比如好友的父亲就回乡种了一万棵杉树苗做为留给儿女的财产,还种了些果蔬养些鸡鸭时不时给儿女捎去,这样的纯天然绿色产品还有父亲的味道,子女自是喜欢。因此与好友感叹,等我们老了,得找些事儿给自己做~

听一位护士朋友说过,有两位癌症患者回家后,家人都挺孝顺,可做法不同。一位患者的家属什么事儿都不让他做,只要他吃好喝好就成,结果他觉得活着没啥意思,自己只是个拖累,很快就去世了。而另一家人却让病患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儿,有时帮着带带小孙子什么的,她觉得自己活着还是有价值的,还是被别人需要着的,结果活了好长时间才去世。以生存质量而言,当然也是后者更高。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才不只是个空空的皮囊。所以子女对年迈的父母只是“供养”是不够的,被“供”着的,都是些泥木塑成的神像。常言“子女要赡养父母”,特意查了“赡”字的含义,除了“从贝”、“供给”之意,还有“才情丰富、满足”之意,哈,古人用词真是精确,物质与精神都关注到了,深得孝顺真意啊!看来,孝顺,有时得没事儿找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0449-646728.html

上一篇:日常心理之一:擦吊灯
下一篇:日常心理之二:学国画

5 魏东平 刘珊 唐凌峰 陆俊茜 王桂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