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惊闻某博士生让他师弟逃离科研 精选

已有 22698 次阅读 2013-1-16 15: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惊闻某博士生让他师弟逃离科研

喻海良,2013-01-16

这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话间聊到一个我比较关注的优秀硕士生。惊闻他几年前硕士毕业后逃离科研去某企业工作了(幸亏现在重新考博了,否则正要浪费人才了)。问道为什么当时不读博士的原因,完全出离我的想象空间。这个学生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师兄。

故事大致如此:他的某位博士师兄经常安排其做很多实验,原以为自己能够跟着学到很多知识,也对师兄非常信任。每每实验后,将样品和实验数据都给了师兄。等到自己快毕业了,需要研究结果的时候,再找师兄要,被断然拒绝。同时,这位师兄在写论文的时候,也没有把他带上,体现其贡献。也由此,失去了对科研的兴趣,去企业上班。

对于这样的事情,在中科院系统和国外大学可能很少发生,的确,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每天自己种好那片菜地,就可以了。然而,在一般的大学里面,师兄找师弟帮忙,应该是经常发生的。我在博士期间,就经常找一些师弟“干活”。的确,很多时候,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做实验,不请他们帮忙,那是很难顺利完成课题准时毕业的。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写论文的时候,都会把帮过忙的师弟师妹写在后面,虽然对他们毕业答辩没有什么用途,但也体现他们的“贡献”。如果有时候人太多了,至少把他们放到“致谢”里面,表示感谢。针对这个实例,想谈谈师兄弟关系如何处理。

首先讲讲师兄应该做的事情:

1)如果纯粹地请师弟师妹帮忙做自己的实验,最好在实验结束后请大家吃顿饭或者其他行为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帮助做实验,纯粹是师兄弟感情。

2)在做实验结束后,尽量在写论文、申请专利过程中把有贡献的师弟师妹带上。如果人数真的是太多了,也要在致谢中列举。这些东西,在国内高校评职称、学生毕业过程中是用不上,但是,对于帮助他们提升学术兴趣还是很有帮助的。

3)不要把师弟师妹的想法拿为己用。的确,现在学生毕业都要学术查新,师兄先用了,等师弟师妹毕业时再写在论文里面的时候,可能会被认定“剽窃”,而事实上,可能完全相反的事实。

4)师兄不宜将自己在做科研过程中的消极心态“传授”给师弟师妹,尽量给他们“正能量”。很多事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如果因为看到师兄毕业过程的艰难而让他们选择逃离科研的话,有时候也会导致他们一生的遗憾。

在师兄面前,师弟师妹很多时候都是“弱势群体”。记得某老师在博士生期间,学校给了他一个出国留学的名额。后来,他的师兄知道了,也不知道采用了什么手段,硬生生地把那个名额给抢了过去。多年后,两个人的发展大不一样。师兄出国留学后回国立马成了教授、博导,三级教授,现在都当上了单位的领导。而他博士毕业后,副教授上挣扎了很多年,现在应该还没有成为博士生导师。可想,一个被抢走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两人发展机遇。所以,师弟师妹如何和师兄处理关系真的很重要。

1)不要轻易选择有师兄从事的研究方向。如果师兄、师弟做同一个研究方向,后者很有可能要吃大亏。当然,如果师兄马上博士顺利毕业要去其他地方工作,又是不一样。

2)有好的研究想法,尽量先和导师商量。如果需要,也可以请师兄帮忙,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把师兄带上。

3)师兄找帮忙还是要尽量答应。的确,师弟师妹要请教师兄的地方多一些,特别是还没有入门的师弟师妹。

4)如果觉得自己在师兄的工作中有重要贡献,就要脸皮厚一点,挑明写论文的时候带上自己。算毕业论文数是没有用,但是,如果将来计划出国留学工作,或者申请课题,还是有用的。

……



“逃离”科研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889-653762.html

上一篇:做了好的科研工作要不要“耍帅”一翻
下一篇:当今大学领导最喜欢与最不喜欢设置的学科(附名单)

39 吴锦宇 曹聪 董焱章 刘洋 刘淼 翟远征 汪晓军 李学宽 鲍海飞 李世春 刘晓亮 周跃明 魏武 王涛 戴德昌 吕喆 张琪涣 滕立 王修慧 王昌淼 郭耀宇 苏金亚 冷成彪 韦玉程 梁建华 张骥 刘瑞亭 资明 李土荣 俞立平 徐耀 王浩 薛宇 牛文鑫 程南飞 李宇斌 lbjman mbnl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