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xia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xia2011

博文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

已有 3031 次阅读 2013-1-25 11: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药注射剂

张伯礼院士曾谈到这个问题:“中药注射剂70%的不良反应,是因为没有合理应用造成的。发烧用清开灵,感染用双黄连粉针,心血管病用香丹针,这样的顺口溜在一些患者甚至是临床医生中流传甚广。中药不是这么用的,而应该辨证施治。基本上80%左右的中药注射剂是由不懂中医药理论的西医开出的,这更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简单的总结一下如何使用中药注射剂:

第一,中药注射剂不能当西药用,辨证施治是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比如,脉络宁和清开灵注射液都可以用于脑血管病和中风,但脉络宁注射液中有玄参、石斛、牛膝、金银花等药材成分,功能为清热养阴、活血化瘀;清开灵注射液中有人工牛黄、水牛角、金银花等成分,功用是清热开窍、豁痰解毒,适用于实热证,二者是不同的。

第二,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和规定的疗程来应用中药注射剂,避免加大用量,而且要注意浓度。因为有的药有刺激性,浓度高了以后可能会对人体有刺激性。另外要注意中病即止,要按照疗程来使用,防止长期用药。中药注射剂都有用药疗程,长期使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第三,中药注射剂要单独使用。很多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的配伍情况不是很清楚,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单独使用,不可以混着其他药一起用。双黄连注射剂临床使用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的4382个病例中,无合并用药的仅占1.03%,合用抗菌药物的占82.79%。中药注射剂混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最高的,因为混合以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有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第四,中药注射剂用药前要仔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健康人中30%会发生过敏现象。医生在应用中药注射剂前,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因素,细查是否为过敏体质。

 第五,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的人,不用或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对药物作用比较敏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第六,要加强用药监护。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用药后的前30分钟最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密切监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用,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要积极采取救治措施。此外,中药注射剂往往是初次用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很多是类过敏反应,因此首次输液的监测时间应该达到一个小时。

第七,严格控制滴速,禁止将中药注射剂肌注给药改为静滴,用药前观察药品的品质,注意有效期,一个疗程内要尽量使用同一个厂商、同一个批号的产品。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或者是有裂痕的不能使用;配好以后出现浑浊的也不能应用。建议中药注射剂一定要进行性状测试,比如通过直立、倒立、平视三步骤检查。

第八,合理选择溶媒,要应用说明书中推荐的溶媒。因为溶媒本身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溶媒用的不好可以产生静脉炎、局部血栓坏死等。输液pH值比较低的时候容易引起静脉炎,这点也要注意。比如灯盏细辛注射液,必须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不能用偏酸的溶媒。

第九,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前要规范操作。不溶性微粒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个问题,它进入人体会引起肉芽肿。要减少微粒的生产,就要加强配液环境的改善和配液操作的规范。配备中药注射剂,最好在20℃~30℃条件下进行;配置的时间、稀释的时间越短越好。此外,对一些品种应该进行皮试,这是防止过敏的一个方法。

如果总结的再简单一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个人反对在一些综合医院和西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这会给患者的安全带来风险。

这些年来中药和中药注射剂所谓的“安全性问题”表明:脱离中医理论去使用一些中药无异于“谋财害命”。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6601-656418.html

上一篇:终于明白什么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了”
下一篇:中医的元神和现代中医教育

3 彭思龙 崔庆彬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