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为师,明理睿智;求真悟道,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刘全生 新常态——心常态

博文

七年基金申请感悟 精选

已有 19038 次阅读 2013-2-27 09:41 |个人分类:理性随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基金

    今年是我工作以来申报国家基金的第七年了,去年申报面上项目,没有得中,已有思想准备,今年再战一回吧,不中只好按新规“安心龟”缩一年啦!好本子是改出来的,我青基申报5次最后一次才中。
总体一些感悟如下:
1、文章多不一定是绝对优势。
    要把申报书写的明白,不能总是列表自己的文章,而不简介已发表文章与本项目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和结论,提供了什么基础,进一步值得从哪些地方做,能做出什么…………
    见过一位同行博士的申报书,文章不少,点数也不低,但写标书基础部分总是一个标题:什么方面的研究,然后列出自己发表的文章。这样给谁看都会凶多吉少的。一方面有显摆论文之嫌,另一方面是对专家的不尊重,难道让专家找你的文章一篇篇看过去?然后再梳理出你想做啥,你做的东西怎么成为一个连贯而深入的探究?
    所以SCI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标书一定要写的思路清晰,有理有据可行才可以。不要放弃中文文章的写作发表,这也是一个锻炼。
2、多合作交流。
    这个时代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民间比茅台好喝的酒多了,市面上却见不到,不会自卖自夸,不会运营经销,只能小范围飘香。做科研的交流,是要多去参加专业相关学术会议,多认识些专家,多做些报告,宣传自己的研究设想、报告自己的研究基础……,不能消极的认为这是旁门左道的公关行为,都是人,都是社会属性的人,你非要闭门造车,怎么行的通?
3、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工作基础。
    自己已有的一些结果,不论发表与否,在新的申请书中都是基础,一定要将这些研究结果的意义挖掘并表达出来,一定要将这些结果中一些值得深究的地方呈现出来,并与本标书拟研究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人看出这是真正的基础,而不是零散的几块砖头。
4、清晰的研究思路。
    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意义,而且要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的说什么什么尚未研究报道,所以我要做,搞清楚一个逻辑:没人做过的不一定都是有意义有新意的,有人做过的也未必就没新意和意义了(不贴切的举例:地沟油有人做过,过滤后给人吃,就没啥新意和意义;但是能做成柴油机油,那就是变废为宝了)。这个是很有难度的事情。
    同样的意思,表达不到位,金子的光亮亦会被遮掩。多揣摩研究一下一些成功的标书,咬文嚼字的多看几遍。如果你看别人成功的本子,越看越不服气:写的这么没水平。那么证明你水平还需要提高。简单的一个比方:院士就是能把深奥的东西讲的让小学生都明白的专家。


基金申请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238-665482.html

上一篇:基金月
下一篇:木棉红

21 李学宽 耿文叶 武夷山 吕洪波 贺静 梁建华 滕立 赵斌 崔小云 康维钧 曹聪 徐传胜 米春桥 王德华 孙长庆 高孟绪 杨月琴 陈远川 罗春元 biofans liuyanx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