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的生命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on77

博文

大剧院里的小音乐会

已有 5306 次阅读 2007-8-31 03:41 |个人分类:欧游心影录|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travel, 音乐会

伦敦市中区以泰晤士河为界,泰晤士河北岸有白金汉宫、国会大厦,唐宁街,有名的大笨钟就在国会大厦的钟楼上,是英国的政治中心;而泰晤士河南岸则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由西向东依次而行,首先是名为“伦敦之眼”的观光大转盘,转盘下的博物馆里有20世纪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毕加索的珍品展出。然后是四层三个演出厅的节日大剧院,当时正在上演19世纪风格的维也纳华尔兹,所用的曲目都是斯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比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蓝色多瑙河、雷电波尔卡、拉德斯基进行曲等等。经常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朋友都应该很熟悉。19世纪风格的维也纳华尔兹气度潇洒,宫廷气十足。





节日大剧院紧接着是伊丽莎白大剧院,当时有中国杂技团的演出,演出很精彩,给英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是后来我在音乐会上与一位老夫人聊天时知道的情况。大剧院旁边就是国立电影院,每天都有4-6部艺术电影上映。国立电影院的一路之隔就是国家话剧院,里面有三个标准剧场,各剧场每天都有各自不同的剧目上演。沿河东行,是一座巨大的由发电厂改建的现代艺术馆(TATE),紧挨着一个挺有规模的旧式茅草顶盖的建筑,正奇怪呢,仔细看去,原来是复旧如初的以上演莎士比亚剧目闻名的环球大剧院 (Global Thetre)。泰晤士河南岸的地图见后。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H2ScS29nFe.jpg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这些景点都在一条称为“金婚纪念”的线路上(Jubilee Walkway)。这条专门为步行者建造的线路长23公里,几乎包含了以上所述南北两岸伦敦全部有名的历史景点,脚力好的人可以一天走完,但常常一般游客愿意花2-3天,将各景点细细看来。之所以称为“金婚纪念”,那是为了纪念英皇伊丽莎白1987年的50周年结婚纪念而命名的。





国家话剧院里就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走进国家话剧院,一层是戏剧有关的书店,随便翻了翻,看到一本关于男版《天鹅湖》的编导马休哈里森(Matthew Harrison)的书,介绍他创编《天鹅湖》的前后经历以及后来艺术发展的方向。二层是“女人之媚”2004欧洲珠宝及工艺饰品巡回展,代表了目前欧洲工艺美术设计的新锐思想。展品有两、三百件之多,看得我眼花缭乱,也多有构思精巧之物。以下是几件展品的图片 (哎,图片上不来啊)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SPONMR8i2k.jpg


三楼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当家小生---詹汉皮尔森(Johan Persson)的个人摄影展。由于他独特的身份,自然可以抓拍到一些普通摄影师无法拍到的图片。在他的黑白光影世界里,有彩排时抓拍到的精彩瞬间,也有舞者换鞋、休息时的生活照,毫无造作,都是对舞者最真实和自然的纪录。最感人的是,一位舞者太累了,在彩排间隙小憩的镜头,这让人知道所有芭蕾舞者优美的身姿、掌声和鲜花的背后,有多少的眼泪和血汗。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42a8SJICff.jpg
Carlos 在阿波罗中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qdcH9lJw5Z.jpg
Tamara在卡门中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cVdJeP3roK.jpg
Darcey Buseell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pHnHJwwf3F.jpg
Zenaida在天鹅湖中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HIpp!Ijgjr.jpg
Jonathan&Jamie在Mayerling中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I3GmEmb3qn.jpg
Ivan累得不行了

http://www.mpipks-dresden.mpg.de/~zhou/Pic/1310602-R3dSpw5tOj.jpg
Alina在Mayerling中




国家话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在每天话剧演出开场以前,在大剧院的一层大厅有一个小音乐会。之所以成为小,是因为演出的大都是10人以下的乐队,演出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但是所有受邀请的乐队都是英国最具活力的音乐艺术团体,都在尝试一些新的艺术方向,并且彼此风格迥异。比如有经典爵士,苏格兰民谣,法国风情的探戈,拉丁五人组,慢板布鲁斯,受中东和非洲音乐影响的新派爵士等。



演绎法国风情探戈的乐队只有两个人,男孩子拉大提琴,女孩子拉手风琴。大提琴的音色极为低沉哀怨,听过圣桑 “天鹅”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其音色的忧郁和抒情,手风琴虽然音色更为清亮,但也很柔婉动人。旋律起来的时候,让人感觉就像一阵深沉的风中响起无数清脆的风铃。让我有似曾相识感觉的是法国电影《天使埃米莉》(”Angle Emily”)中听到的音乐。这部影片也是法国新浪漫主义的上乘之作,该片手法新奇,通过一个孤独女孩的奇特际遇,透视出冰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拉丁五人组有一人弹钢琴,一人马林巴琴,一位吉他手,一位低音贝斯手和一位控制七、八件不同打击乐器的打击乐手。其中马林巴琴的音色特别动人,其音色类似于钢琴的一段高音部分,但更为清脆动听。听着他们热情澎湃的拉丁音乐,忍不住就有一种站起来跳一段的冲动。

 



受中东和非洲音乐影响的新派爵士也很有特色,他们将一段从非洲西部采风来的音乐加以编排,原本只有四句的一个简单主题,通过钢琴、提琴,小号,人声甚至我们听众的哼唱伴声的反反复复的变奏,做得非常好听。不禁想起贝九中的《欢乐颂》,一段简单的主题,通过乐队的不同乐器,不同声部的变奏,慢慢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感动得无话可说。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听吉普赛音乐,拉小提琴的是一位年过六旬、须发皆白的老者。一反平常乐队演出西装领结、正襟危坐面对乐谱的常路,老者一身黑衣,长身而立,腰间随意扎着一条绿布带,悬于身后,拉手风琴的正是法国探戈中的女风琴手。两人竟是随着音乐缓缓起舞,曲声欣喜时,两人相视而立,跳起吉普赛的土风舞;曲声哀怨时,两人沉下身去,半立而奏;曲声暗示死亡时,女风琴手甚至倒下身去,躺在了地上。琴声是如此的情绪化和富于感染力,听众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听众的数量超过了平时的一倍,甚至地毯上都坐满了人。最可爱是的舞台的左侧站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长的象秀兰邓波尔一样可爱,过膝的白袜子,白毛衣和小牛仔裙,头上扎着一条粉红的发带。其时圣诞刚过,剧院里的圣诞树下放着一大堆礼物,小女孩从那里抱来了一只白色银斑的小鹿,站在台前,随着台上的音乐,随心而舞。周围的大人们都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这可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舞蹈啊,你可以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魅力,从一个饱经风霜的心灵,穿透了半个世纪的距离,融合到另一颗天真无邪的心灵。哦,那是怎样的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啊。那一刻,你默默感受到了她那无比自然和永恒的脉脉温情。

<END>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68-6682.html

上一篇:哥城的Salsa吧
下一篇:谈谈生物物理(1)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