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gg

博文

谁能铸得倚天剑

已有 2520 次阅读 2013-3-26 22:46 |个人分类:观影感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倚天剑

谁能铸得倚天剑

——《钱学森》观后感

似乎70后、80后,只要是学理工科的很少不知道“三钱”的,而“三钱”为首的钱学森先生的事迹更是激励了很多人从小成为科学家。本猪头不才,打小就知道不是做科学家的料,虽也曾在科研的道路上苟延残喘,但对于钱老这种科研巨星只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追星情结不止我有,张建亚导演的《钱学森》([] 钱学森,2012年,导演:张建亚,编剧:陈怀国/陶纯/孙毅安;主演:陈坤/张雨绮/林永健等)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本片只能说拍得中规中矩,但在巨大的主角光环下我还是捕捉到几个令人欣喜的细节!

        还原人性弱点,丰富人物性格

       以往的主旋律电影过于强调无视任何艰难困苦,人定胜天!这种主观意愿大于一切的口号在过多渲染之余往往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大家都是有脑子的,导演你白痴不能拉着我们一起白痴!很多国产电影电视剧都无视这种常识性的底线,后果可想而知!而本片中刻画钱老的两个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导演也试图将“神”还原成人。

       第一个细节:就是在毛主席和周总理询问钱老还需几年才能取得导*弹试射的成功时,陈坤饰演的钱老表现得很犹豫,首先强调了困难,然后进行了自我批评,并非空喊口号,而后来林永健饰演的聂帅再次追问导*弹完成时间时,钱老还是第一强调制造条件的匮乏,指出单是一个火*箭发动机就需4500个零件,以当时的国力从事这种消耗巨大的项目,确实是需要创造奇迹的!所以聂帅不断鼓励他说他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我相信这种真实是一种负责任的真实,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果连起码的科研条件都不具备,就谈不上后继的细致工作。钱老这时的彷像犹豫是种负责的本能。

       第二个细节:钱老是有傲气的

       这个细节是通过对比完成的!钱老在回国后对同事们讲解火箭的技术细节时,同事老冯完全听不懂,以钱老以前在加州理工学院的脾气,早就一脸的轻视写在脸上,但面对着同事的尴尬和不安,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反复讲解。大多数才华横溢的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有傲气是难免的,以前的主旋律电影往往把知识分子刻画成两个极端,要么迂腐不堪,学不致用,就像《决裂》里讲解马尾巴功能的葛优他爹那样,要么一脸祥和,和广大没有基础文化的工农同志们天然地打成一片,借一句周总理的话说:“同志们,这不实事求是嘛!”这个对比细节的刻画生动地描述了钱老回国后的心境变迁,比较传神。

领导要会抓主要矛盾

领导不好当哦!片中林永健饰演的聂帅在下级汇报火箭加注燃料遇到弹体变形时是听主管技术的钱学森还是管行政的基地指挥长时,他的回答很有水平:是技术问题还是组织协调问题啊?技术上的问题一定要听学森同志的!

牵牛要签牛鼻子,解决问题就要抓主要矛盾!看似简单一针见血的功夫,非一日之功!

以整体论的眼光解决问题

当钱老为国内制造技术的局限而愁眉不展时,夫人蒋英用练习唱昆曲来纠正吐字归音的办法让他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一点,要以现有的条件重新制定系统,不求单项技术的先进性,只求总体设计的合理性!充分利用仅有资源,以总体设计负责对各个分系统的技术协调,提升改造现有的工业技术。”

其实我们面对科研课题时必须拥有这种眼光。拥有所有科研设备和资源的实验室几乎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实验室都是经费、资源。实验条件有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冷静分析已有的条件和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哪怕取得局部突破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而不用天天抱怨或妄之菲薄了!

当然,影片的点睛之笔莫过于陈坤和连凯扮演的罗友来的那段经典谈话:我曾经发过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但是我认为,这是对抗侵略的准备!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安能铸得倚天剑,乃可保得天下平!



https://m.sciencenet.cn/blog-849091-674265.html

上一篇: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下一篇: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2 王哲 高绪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