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PLoS One®反对什么?

已有 3779 次阅读 2013-4-5 18:3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PLoS One PLoS 出版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出版刊物, 较之于传统的学术性旗刊, 它最大的特点莫过于: (1)具有开放性、(2)读者能通过互联网即时免费获取、(3)对于文章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价引入了大众化传媒等措施


毫无疑问, 前两者是科技出版界开天辟地的壮举, 是值得我国学术刊物出版界效仿的行为但对于第三点而言,是见仁见智的,其深远影响仍然有待观察目前, 既有学者鼎力支持这种行为, 也有专家极力反对这一做法


首先,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世界上绝大多数科学家在成名成家之前都可以看成是遭到学界成名学者的打压的因为传统学术期刊, 尤其是高端期刊上发表文章长期由领域内的少数专家把持, 文章通不过他们的法眼, 就根本在这些高端学术刊物上发表不了无法发表就直接导致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大受折扣, 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学者获取研究经费的能力, 这一缺陷是 PEER-REVIEW 先天性不足所决定的, 冲破既定势力的约束是科学界众多人士的共同目标


常规的做法, 学界未成名学者要么通过自身的多方努力, 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说服领域中的大牛, 得到他们的认可; 要么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它的意义属于真金不怕火炼的范畴, 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也是为什么 PLoS One 上会有一些相当高质量论文的根本原因


我本人是一位公开反对PLoS One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我反对的理由是:(1)对中国作者的高收费问题, (2)也是最关键的理由,它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 推行不管科学研究的意义而只注重研究结果中本身的自证行为前者是我朴素的爱国主义行为所导致(虽然看起来是唱高调, 在不明就理的人看来有捞政治资本的嫌疑), 后者则完全是站在我所理解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什么样的, 与我是否中国人身份并无直接关系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研究, 是有其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力的内涵, 只是在针对不同层面上考量时, 可以划分成立竿见影的应用型研究和偏重于理论思考的基础研究,但理论研究的最终落脚点也还是要追求实际应用价值最近出现在科学网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小文老师所写<<求助:怎么写position paper讨论遥感尺度效应>>。


没有人能否认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之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所以, 在论文发表之前, 不考虑论文中结果的研究意义,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同属于 PLoS One 出版集团门下的国际公认的高端学术刊物如 PLoS Biology, 完全与 PLoS One 风格不同, 其文章的发表是严格要求原创性和注重研究意义为什么? PLoS 号称自己是非赢利机构, 为什么唯独PLoS One 发表如此海量的论文?


如果您更进一步分析那些 PLoS One 上高质量的论文, 您不难发现它们都具备除结果自证以外的理论意义或潜在的实用意义, 和那些低水平论文绝然不可同日而语当然, 从逻辑上分析, 具备结果自证并不排斥论文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实用意义


一个十分常见的误区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不被顶级刊物所采用, 并非是作者提交的文章没有追求其研究成果的意义, 而是其意义由于超越特定条件下同行的认知水平或同行的打压”、或作者的低知名度等多种因素所造成,与 PLoS One 推行的基本准则(同行评审过程不注重科学意义的内涵)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曾经在前面的博文 科普<<北京城空气污染估算>> 一文的详细分析中, 分析了文章本身的质量差、 编辑水平不过关、同行评审糟糕几个问题, 但我并没有进一步指出一个隐藏更深而没有被学者们广泛意识到的问题→即将科学问题直接引入浓厚政治化色彩


现在时隔数月, 大家对空气污染所引发的中美政治纠纷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一方面美国大使馆利用特殊的政治影响力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本身是打压中国政府的政治行为,但同时也确实促进了中国政府和民间在应对污染问题上积极思考良方对策用以改善空气质量


然而, 作为一线研究人员采用政治机构公布的污染参数来做为自己研究结果的自证行为, 尤其是政治事件尚处在发酵阶段, 是非常不严谨的我们知道, 任何一位研究人员对论文中所提供的原始研究数据必需对其保真性有绝对的把握


如果没有这一条, 肯定需要在论文中对数据的不可靠性加以特别文字说明,以免发生误解或者产生连带效应的误导针对 PLoS One, 尤其如此, 因为它的文章不仅仅面对学界, 还借助于新闻媒体面向普通的没有专业训练的大众, 稍不留神, 研究人员呈示的一项研究结果就可能被乏政治化而加以利用


我不是说北京的空气污染不严重, 也不是说我们的科学研究人员不要冲破政治对科学研究本身的约束(如果真的存在的话, 实际上, 从现在来看, 该文的研究过程以及发表过程并没有受到来自国内任何政府机构的约束,反而得到了政府大量研究经费的支持)但研究人员把美国驻华使馆这样一个高度政治化机构公布的数据不加客观分析地当成自己论文的依据, 显然是科学训练中的科学素养有所缺失所造成的, 尤其是在论文中对所得结论的潜在的政治用途不加以特别说明的做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 驻华使馆提供的数据, 逻辑上存在两种可能:(1)完全合乎实际的、(2)夸大其词或蓄意更改发布较小的数字无论是夸大还是隐瞒缩小, 对中国本身是不利的, 两种情形取决于政治需要对于科学研究工作者而言, 首先应该考虑是这些数据可靠性问题, 由此而来, 在整合自己的研究结果时, 得出相应的合理结论而非如<<北京城空气污染估算>>一文所发生的情况


最近几年来, 西方国家经济状况下滑, 在对待中国发展的问题上, 政治上施加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本身确实也是无法超脱于政治范畴之外(尽管我本人非常不情愿参与到政治性强的议题的各种讨论), 所以经过几个月之后, 我点出当时这篇文章在文字本身的功夫上都没有过关的情况下,为何能得以在 PLoS One 上顺利快速发表的一个重要的可能原因, 希望引起国内科学研究工作者在开放期刊上发表论文论文时高度重视


۞后记: 此文是针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傅贵先生在我 <<biofans请进!>> 一文的评论栏内给本人提供的一个连接(单位的招聘标准和PLoS ONE http://blog.sciencenet.cn/forum.php/blog-111883-676593.html)做出的回复该文中所出现的那种片面地不加任何分析的做法,我虽然反对PLoS One, 但仍然觉得把问题简单化了, 这样做的结果对于那些在 PLoS One 上发表了经过同行认可的高质量论文的作者是极其不公平的, 希望这种情形不具有普遍性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5582-677207.html

上一篇:小文老师请进!
下一篇:淡蛋传奇

7 曹聪 徐晓 徐大彬 傅贵 zhoulangxiucai dangpi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