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cai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yucai1

博文

河南人在荷兰:8. 一个“太极”的幽灵,在北美游荡 (1) 精选

已有 8383 次阅读 2013-4-20 23:08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500强第一, 找上门来, 最小公司

电话是美国埃克森(Exxon)研发部的控制工程师WS打来的,说从我的一篇文章中得知我的辨识方法,他们很感兴趣。他的老板,负责控制的经理RW近期要去鹿特丹,问我能不能跟他见一面。我马上在网上查了一下埃克森的信息,这是一家跟壳牌差不多大的石油公司!

我如约去鹿特丹与RW见了面。他告诉我他的团队认为当时的MPC技术的瓶颈是辨识测试耗时太长,模型辨识难度太大。他们要求美国的两大MPC提供商提高模型辨识的效率。一家说模型是最重要最值钱的,所以要付出高昂代价;另一家提出了一些办法他们觉得不靠谱。埃克森的工程师门看了我的文章后,觉得我的方法好得不可信(Too good to be true,)但还是想试一试。因为大家做MPC项目太辛苦了。

我告诉RW,美孚(Mobil)的一位控制专家在几个月前已经跟我联系,要马上在一家炼油厂试用Tai-Ji IDRW一听有点着急,说他要赶在美孚前面,回去后马上跟自己的团队商讨下一步怎么办。

我觉得埃克森这么大的公司一定很官僚,做决定会很慢。倒是美孚的要求很具体。1999年的夏天,我跟美孚的SB去芝加哥南边的一家炼油厂为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做了测试和模型辨识,用了5 –6 天。

这是一个有点戏剧性的事件。这套装置原来的测试和模型辨识是DMC的创始人Cutler几年前亲自做的,用的是他发明的第一代测试方法,花了十多天时间。测试时他亲自值夜班。当时他已60岁上下,是千万富翁。听说这是他把DMC公司出售后,代表AspenTech做的最后一个项目

在测试时,闲着没事,炼油厂的工程师给我讲了
Cutler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我对Cutler非常敬仰,很佩服他的胆量和执着。早年他推广DMC碰到的困难一定比我推广Tai-Ji ID要大得多。另外没有他开发推广了DMC/MPC技术,我的辨识技术也就没了市场。几年后在一次会议上,当Cutler第一次听我讲我的辨识技术时,觉得不可思议,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撒谎。出于对他的尊敬,我忍了又忍,才没有跟他翻脸。第二次见面他对我客气多了。

再回来说埃克森。19999月,RW打电话来说给我5000美元,让我买张商务舱机票,到了以后住5星酒店,去跟他的工程师介绍Tai-Ji ID。我买了张经济舱机票,住的是3星旅馆,赚了3500美元,嘿嘿。

我在埃克森研发部跟他们的控制专家们从周一谈到周五!原来他们内部有分歧。反对的一派说,很多年前他们就试过教科书上的辨识方法,不成功,而我的渐进法听起来很像教科书的方法。我一面从理论上解释我的方法与教科书方法的不同,一面用大量的应用实例证明我的说法,同时还用一个装置的仿真机把Tai-Ji ID运行了一遍。到了周五下午,大家一致认为值得试一试Tai-Ji ID。事后我很吃惊我能把一件事整整说上5天,同时也感叹埃克森做事的认真严谨。

一个多月后,我跟埃克森研发部的
WSKE去休斯敦附近的一家石化厂做辨识,对象是两个分流塔。WS告诉我,如果按传统的方法要做15天左右的测试。如果我能7 – 8天做完,就算成功。测试三天后,根据模型的误差上界,模型已经很好,大都是A模型。我说做好了。“什么?”埃克森的工程师们实在不相信,央求我多做几天,说多做一天我多挣一天的钱。又做了一天,我告诉他们,这是我多年来做得最好的模型。将模型导入MPC中,成功!

我很兴奋,问他们这下可以买Tai-Ji ID了吧?埃克森说还不够,他们要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自己做一次辨识,成功了才算。一个多月后,埃克森的工程师在一家炼油厂使用Tai-Ji ID独立做了一个装置的辨识测试和模型辨识,也获成功。我更兴奋了。

一切进展顺利,可我一直担心埃克森有一天会突然像壳牌一样问我公司有多大,然后说不与小公司做生意。一直都没有发生,最后我自己忍不住了,问他们为什么不问我公司有多大。他们倒反问我:“这很重要么?”

近在眼前的壳牌打死不要,远在天边的埃克森找上门来。美国在科技方面领先于欧洲是有原因的。

1999
年底埃克森与美孚合并,叫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2000年夏,太极控制与埃克森-美孚签订全公司购买使用Tai-Ji ID的协议。从开始联系我到签协议也就一年多一点时间。共有几十家厂和研发中心购买Tai-Ji ID,遍布世界各地。


2000
年底,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五百强第一。这事跟我没关系。我想说我们的协议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和最小的公司的合作。当时我们公司只有0.8人,老婆在别的公司打工,我20%在大学做科研。

2000年到2001年,埃克森-美孚各厂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他们都很懒,订单上把Tai-Ji ID就叫Tai-Ji,订一套Tai-Ji,订两套Tai-Ji,等等。没几年,Tai-Ji就被他们叫成了北美石化控制界的一个品牌。


那几年我很有成就感,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一次埃克森-美孚的技术交流会请我做报告,上台后,我说:“在我开始讲之前,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大家都一脸困惑。我接着说:“那就是什么是太极。”然后比划着打起了太极拳



上一篇:7. 软件还没卖一套,钱花完了

下一篇:9. 一个“太极”的幽灵,在北美游荡 (2) (预告)



https://m.sciencenet.cn/blog-862928-682275.html

上一篇:河南人在荷兰:7. 软件还没卖一套,钱花完了
下一篇:河南人在荷兰:9. 一个“太极”的幽灵,在北美游荡 (2)

20 戴德昌 曹聪 苏金亚 吴明火 李伟钢 王晓明 武夷山 房松 刘勇华 何宏 翟自洋 方晓汾 王号 陈筝 李平康 bumblebee qqlisten yyfy105 hahabaicai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