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学生不听课咋办?

已有 5428 次阅读 2013-4-28 05:2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学生, 不听课

科学网转发了台湾《中国时报》的一条报道,称经调查,在大学课堂上,只有二成八的学生与老师互动。我不知道这个比例与大陆高校相比,是高还是低。

过去讲课,现在听课,也都看到学生不听课的情景。作为教师,肯定不喜欢学生在自己的课上不听课。可是这种现象看来不仅历时多年,而且相当普遍。不仅大陆有,台湾也有。

学生不听课,教师当如何?当然,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讲得不够好?是不是备课不认真?是不是方式有问题?大约就这几个方面吧。这种原因找起来,总是能找到自己身上的毛病的。可是找到归找到,能不能改进,能不能提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很多老师都在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但是努力的结果似乎并没有让学生买账。于是老师更加困惑不解,再努力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了。

其实说来,现在有些学生不听课,也比较正常。比如,有的课作业较多较重,学生不敢掉以轻心,在他认为不需要做作业的课上,来做他认为重要课程的作业。这应该算是好学生呢,还是不那么好的学生呢?似乎不能一概而论。另外,现在学生手上能玩的东西太多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没一样不能玩出花样来,没一样不能玩得惊心动魄、翻江倒海。有些半大小子,还没脱离奶味呢,他怎么可能受得住这些玩意儿的诱惑?

有的老师也确实不是太象话,备课不认真有之,照本宣科有之,视学生如无物有之,这样的课怎么能让学生听得下去?有的老师确实需要认真反省,他们对学生不听课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我也注意到,有的学生在别的学生都不怎么听课的时候,他们听起来还是很认真的,而且不仅会在课上提问题,课下也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当然喜欢这样的学生。只是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多数。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课程都有兴趣。那是不现实的。有的学生会对这门课发生兴趣,有的学生会对另一门课发生兴趣,这不就是多姿多彩吗?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你讲的课上都全神贯注,你得有多大的压力呀?

窃以为,作为老师,上课的先期准备是最重要的,你要让你的课有趣,让学生想听,喜欢听,你在课前下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这会消耗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不想花费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你也别指望学生会喜欢听你的课。当然,即使你这样做了,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甚至多数学生都会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再好的演员,也有对他不感兴趣的观众。一个明星,粉丝再多,也只是观众群中的一小部分。把这个道理想通了,当老师的,也就没有必要对学生是不是都在听课有那么纠结了。

当然,做老师的,讲课时的方式也很重要。要想让学生跟你有较好的互动,肯定不能只让你自己在讲台上夸夸其谈。你怎么也要在讲课的时候,引申出一些问题来,或者说有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这些问题有时候在平时不会被人当作是个问题。可是如果你在课堂上提了出来,学生会觉得,咦,这个我没想到,居然这里还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样,至少有一部分学生会思考这个问题,从而会加大他听课的兴趣。

有的老师,备课很认真,上课时也能娓娓道来,如果内行人来听,觉得他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他却不太知道怎么引导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这样的课是没有办法引起学生兴趣来的。所谓互动,不是只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你的问题,首先得让他对你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这恐怕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

有个同行,他在上公共课的时候,学生听课的表现都不太让人满意。他觉得他很努力了,但是效果没有他预想得那么好,他也感到不好受,也不好办。但是他给学生上党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听他来讲,而且反应比较突出而强烈,对他的课都很欢迎。他就对我说,他不太明白,为什么正常的教学课程没有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而一次党课却有着与平时课程截然不同的效果?我对此也莫名其妙。也许,来上党课的学生对党课有着较高的期待,也愿意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吧。而且,学生党校对上党校的学生管理也比较严格,至少不允许他们带着什么电脑手机之类,这样至少断了他心有旁鹜的念想。而且,这至少也说明,我们的大部分老师,上课是很认真,也很称职的。只要学生认真去听课,总会有收获的,不枉对家长所付出的学费。


很雄壮的合唱歌曲

莫斯科保卫者之歌.MP3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84686.html

上一篇:退休职工运动会
下一篇:误国误民的应试教育

7 曹聪 马建敏 何雨笙 徐明昆 宁利中 戴小华 罗春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