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狼来了??评说一下施老师与张老师的工作 精选

已有 7712 次阅读 2013-5-4 01:4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院士, 施老师, 张老师

狼来了??评说一下施老师与张老师的工作。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03/2013 08:47:03

张老师是11年增选的院士,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几乎与施老师重叠。

看业绩,当初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张老师的完成度要比施老师的好。镜某做过文章说,不能理解这一点人是不懂得欣赏科学,是偏见。施老师的“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应该说是调子很高。但是对于“征服”癌症的问题,自从阿波罗计划完成后的,从七十年代起至今,快五十年了,虽说是有些进步,但是距离“征服”癌症还有很大距离。科学界的很多“奇迹”的报道,最终都是被证明不过是“狼来了”的“谎报”。至少在今天,狼依然没有来,科学界的报告,不过是说这里发现了狼屎、那里发现了有脚印、有狼毛之类的事情。施老师的工作,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类事情。

张老师的工作可以说是画了句号的。张老师的工作,对某种稀少的疾病发生做出了完美的解释。知道原因了,就可以有对策了。这时人们的脑里只有“仁慈”,没有代价的概念。就好比是一对年轻人在谈恋爱,成本的问题根本就不是要考虑的问题。但是过来人都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是需要成本的。今天人们能投入成本治疗罕见疾病的理由里固然有慈悲、仁爱的一面。但是在根基里,还是负担得起。即便是个人有些困难,社会还会给一些帮助。如果社会对这个成本负担不起的话,事情就会变化,就会出现电影《回顾1942年》的场面。

香港科技大学网页上的表现手法应该说是不叫煽情的。在镜某看来,就是在想要“掩盖”些什么。


Quote
这段描写,一般人大约不会具体计算一下:
根 據 醫 學 統 計 數 字 , 聽 力 障 礙 在 新 生 嬰 兒 中 相 當 普 遍 - 每 1,000 個 新 生 嬰 兒 中 就 有 幾 個 病 例 。 在 失 聰 或 弱 聽 的 兒 童 中 , 有 3% 至 6% 是 Usher 綜 合 症 患 者 。 Usher 綜 合 症 是 一 種 基 因 失 調 的 病 症 , 它 會 導 致 病 人 在 生 命 不 同 階 段 蒙 受 不 同 程 度 的 聽 力 或 視 力 喪 失 。


如果计算一下数字的话,就可以知道,张老师的工作“意义”,不过是对十万分之3~6的新生儿畸形问题的有意义。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研发诊断异常、果断流产的技术都比张老师的工作“意义”要大得多。在新生儿50%的死亡率的时代里,十万分之3~6的新生儿畸形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如今生活改善了,医疗进步了,新生儿不怎么死了。结果是人们拿着这十万分之3~6的异常数字来说事儿来了。对张老师当院士镜某没有异议。对张老师工作的完成度高于施老师的判断也没有异议。镜某在这里有异议的是人们(主流)的感性、理性在今天,都有些“失常”了。一方面对几乎没有理由的大量杀人的行为轻易地“容忍”,一方面对几乎没有意义的治疗、抢救如此高度地“评价”。


有些跑题了。回到施老师今年的院士增选问题上看,如果是按领域平衡的思考,这次施老师依然是没有戏。因此他的研究领域里已经有了一位院士了。如果要成为院士,必须设想出来一个新的说法,哪怕是编造出个新的学术领域也好。要么就是换到别的院里、组里去增选。烟草院士的“成功之路”就是这样的。人家走的是“轻工”组,业绩则靠的医药卫生!!

这样被选上的院士有意思么?对施老师个人恐怕没有意思。但是作为一个组织的思考,施老师能否成为院士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了。怎么当上的都可以不问,要紧的是当上!!组织的意识有时候也是疯狂的、可怕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686540.html

上一篇:Age 6-15: A Long Piano Journey
下一篇:在高中生考大学的时期说说大学生选专业的问题

24 吴飞鹏 曹聪 马建敏 曾庆平 罗德海 肖重发 杨正瓴 徐迎晓 陆俊茜 文双春 黄仁勇 陈楷翰 吕喆 汪晓军 庄世宇 李宇斌 朱志敏 贺乐 王铮 wgq3867 yunmu biofans zhoulangxiucai sandstor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