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二)

已有 2890 次阅读 2013-5-11 11:4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普, 水库地震, 水电, 减灾

全国减灾日;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二)

编者按;雅安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对水库地震的问题十分关注。在关于地震与水库的关系问题上,很多专家表示出了不同看法。例如,最近在网上就有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专家激变》的文章,看过专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意见之后,让大家更不知道到底应该听信谁的了。修建水电站到底是制造了灾害,还是减轻灾害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全国的防灾减灾日的前夕,特地走访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水电专家张博庭,询问他对地震高发区建水电的“专家激辩”的一些看法。对于水电专家的“解释”,我们将分几期刊发,供大家参考。下面是;

-

回应激辩二、不是“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而是地震高发区必须建水电站,且可以建水电

记者:恕我冒昧。尽管您说这是天方夜谭式的笑话,但是,毕竟还是有专家对此发表了看法。对此,您怎么解释?

 

张博庭: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也注意到文章中提到“26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副站长肖雪夫研究员表示,水电工程‘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区域性地震,对整个水系的生态平衡和地质结构可能产生严重破坏’,‘诱发大的滑坡,包括坍塌,这是已经发生过的。’肖雪夫同时表示,我国现有的水力资源绝大部分均已被开发。另外,为了提高稳定发电能力和发电效率,水力发电需要筑坝蓄水蓄能,这样大量土地可能被水淹没,阻断了鱼类等的洄游通道。”

我认为这位肖雪夫研究员的说法,代表着社会上很多外行人对水电开发的片面看法。这是由于水利水电开发建设长期被舆论妖魔化的结果,所以,一些人头脑中对水电开发存在着误解,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认为这位研究员不应该在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活动中表达他自己的个人观点。因为参与“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的专家是由中国科协组织来回答社会热点问题的,具有相当的公信力。在这种场合,对专家的要求不应该改等同于平时。例如,中科院对院士要求之一,就是不能以院士的身份对不属于自己本专业的问题发表意见。我觉得今后中国科协也应该对自己组织来“参与面对面”的专家,提出这样的要求。否则,可能会造成公开误导公众的结果。

不过,既然现在有外行的专家对水电提出疑问来了,我们内行的人士也有责任进行回答。所谓“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区域性地震,对整个水系的生态平衡和地质结构可能产生严重破坏’,‘诱发大的滑坡,包括坍塌,这是已经发生过的。’”的说法,尽管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但这却是片面的、和不准确的。关于地震的问题前面一节已经说过了。水库地震的能量不是来自于库水,而是释放了正在积蓄中的地震能量。所以,只要我们做好必要的防范,不要让水库在地震中产生次生灾害,是可以让水库地震变成提前释放地震能量、减少地震损失的有利因素的。

关于地质滑坡和坍塌等地质灾害更是如此。因为,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本质还是能量。所以,越是水能资源丰富,但又没得到开发利用的地区,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而当水能资源被开发利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地区的地质灾害将得到加大的缓解。例如,法国的水电资源早在很多年以前,已经开发殆尽,所以,我们现在很少听说那里发生了什么地质灾害。我国的丰满、新安江等早期开发过的地区也都不例外。

此外,尽管外行专家所说的‘诱发大的滑坡,包括坍塌,这是已经发生过的。’的确是事实,但是,那只是在水库蓄水初期出现的的暂时现象,而从长远和整体来看,水库水电站的修建一定会从客观上大大的减少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人们把奔腾的江河水用来发电,势必会大大降低水能对岸坡的冲蚀能力,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从根本上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二是,在工程修建过程中,为了减少滑坡通常都要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大大减少了滑坡体的数量。三是,在水库蓄水的初期,对前面工程处理之后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体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经过几次蓄水、泄水,这些滑坡体都被释放之后,新的库岸肯定会变得更加稳定安全。

有关水电开发建设的地质减灾作用,我们已经根据清华大学的三次现场试验结果,拍摄成了科普专题片(水电开发与地质减灾),并保存储在中国科协的科普资源库中。有兴趣的同志可以随时观看。我们也承认,关于水库于地质灾害的问题,在学术界还确有争论,但是,如果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能从表面现象上,而且也能从地质灾害产生的机理上,分析确定水库于地质灾害的逻辑关系,就能够认同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

再有,这位肖雪夫研究员的为了提高稳定发电能力和发电效率,水力发电需要筑坝蓄水蓄能”说法,也完全是错误的。水力发电不一定非要筑坝蓄水,通过地下工程引水(形成高差)发电也是完全可以的。例如,挪威的很多水电站以及我国的一些小水电就是这样。目前,商业化的水电开发者都不愿意淹没土地搬迁人口,但是,国家的规划要求重要流域的水电开发必须要同时建设成必要的水库大坝。

很多重要流域的水力发电工程之所以要修建水库大坝,是因为我们的水电开发,通常不仅仅为了获得电力,而还要调节水资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天然的水资源分布,已经不可能满足人类社会的水资源需求了。所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各国社会生存的基本需求了。联合国的调查显示,世界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几乎都与这个国家的人均水库蓄水量成正比。我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相当,但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却比美国少一半。由于水库蓄水能力的差距,汛期我们不得不疲于奔命的把洪水排到海里去,而枯水期又经常因为水库里存蓄的水太少,而遭遇严重干旱。总之,相对于美国,我国的洪涝和干旱灾害交替频发,这个根本差距就是水库的蓄水能力。

按照国家规划,当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达到美国的水平时,我国的水库蓄水总量,也能会与美国相当。只有到那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总之,建设水库大坝并不是水电开发的需要,而是社会调节水资源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某些水库不能发电,我们也必须要建设足够的水库。例如,目前我国已建有8万多座水库,但其中大多数都不具备发电能力。总之,不是我国的水力发电需要水库大坝,而是我国的水库大坝需要利用水电开发。

应该说明的是,这位外行的肖雪夫研究员头脑中有很糊涂、错误观念需要澄清,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一一回应。但唯独这个水库与水电的逻辑关系必须纠正。因为,很多人始终搞不明白,既然有这么多人不理解水电开发,不赞同水电开发,我们又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获得电力,你们何必非要得罪环保人士去开发水电呢?

其实,不是我们非要开发水电不可,而是中国的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解决水资源的调控问题。而目前人类社会解决水资源时空矛盾的方式除了蓄水、调水之外,还没有别的手段。对我国来说即使不能发电,水库大坝的建设也是必须的(请注意实际上,即使不建设水库大坝,我们同样有办法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这才是为什么即使是在地震高发区,我们也必须要想办法进行水电开发和建设水库大坝的根本原因。更确切的说绝不是什么“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而是我国的地震高发区必须建水电站,并且可以建设水电站。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5826-688705.html

上一篇: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一)
下一篇: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三)

1 duguyong8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