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研究伦理

已有 3850 次阅读 2013-5-12 12:5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记者和科学信息传播者经常会提到一些研究中出现的伦理争议问题,比如数据造假或者研究中对研究主题的虐待等。当研究伦理(Research Ethics)这个议题出现的时候,随着出现的就是对“人体试验”的讨论。研究伦理涉及到十分广泛的领域,不仅涉及到人类参与的研究,还包括一些不道德的行为。研究伦理包括指导应该如何开展研究的价值,规则,准则和规范。进而,虽然研究伦理的概念倾向于集中在不端行为的形式上,但是研究伦理不仅仅涉及到不道德的行为。研究伦理解决的是研究中“积极”的方面,包括如何使研究更有成效,如何创造一个更学院式的环境,以及为了吸引公众的信任应该做什么工作等。

通常研究伦理和负责任的研究行为(ResponsibleConduct of Research)这两个术语可以通用,但是二者并非意味着一样的事情。在一些情境下,前者指的是个研究中更偏重于理论和哲学的维度,这可能涉及到对道德理论在解决特定研究问题中是否有用的质询。而后者的焦点倾向于集中在法规遵从性研究,这涉及到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如何遵从用于管理研究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准则。但是当学者用到研究伦理这个术语的时候,他们通常要解决哲学性和法律遵从性两方面的问题。

有可能帮助研究人员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符合的伦理规范的各种类型的资源是来自于专业组织,制度规则,期刊政策和政府规章以及法律方面的伦理规章。专业出版物和科学共同体以及公众可以获得的其他类型的出版物中也会对研究伦理展开讨论。

研究伦理领域涉及到的话题范围

由于研究伦理的界定稍微有些不同,所以研究伦理这个领域中的话题范围也会不同。美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署内的学术道德规范办公室(ORI)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美国公共卫生局赞助的研究项目的不端行为进行检查。该机构列出了负责任的研究行为中九个核心的领域:1)动物福利;2)协作科学;3)利益冲突和承诺;4)数据获取,管理,共享和拥有;5)人体受试者;6)指导者/受训者责任;7)同行评议;8)出版实践和负责任的作者;以及9)研究行为不端。虽然上述领域通常和法规遵从性研究联系在一起,但是却和研究伦理存在着很多重叠。

动物福利的主要焦点在于决定在实验中采用特定的物种是否具有正当性。其他相关的议题包括为什么可以采用不太高级的物种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性方式来开展实验,比如计算机模拟。

协作科学中的伦理问题来自于研究人员间合作的领域。比如说,学生们可能在谁应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上发生一些争论,当这些设备是共享的时候。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就职于不同科研院所的教授们对何时应该公布研究数据方面存在着不同意见。在合作方达成共识之前公布研究数据就有可能涉及到伦理方面的问题。

利益冲突和承诺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是职业责任是否得到维持。大致说来,利益冲突是这样一种状况,两个或者更多的竞争性利益可能和个体专业判断的客观性有所抵触。虽然有这样一种聚焦于金钱是如何影响政策决定的取向,但是利益冲突通常并不存在金融方面的因素。

承诺冲突则是下面一种状况,两个或者更多的责任可能和个体实现专业角色的能力方面存在着抵触。比如,担任某个实验室主任的教授有可能存在着冲突的承诺,如果他还在考虑开创一个公司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两方面的工作,那么在他对于科研机构的责任和他在公司运作中的角色间就存在着冲突。

数据获取,管理,共享和拥有方面也涉及到伦理议题,比如谁应该获取数据,以及在哪些数据应该纳入、哪些应该排除方面如何做出决定。研究人员铭记住在数据库或者实验日志中记录数据的恰当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涉及到数据拥有的议题包括研究人员以及他们的雇员是否对科研课题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

人体受试者的研究决定了如何恰当地对待参加实验活动的人。研究人员和其他人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的伦理议题就是如何恰当地获得每个决定参与研究的人的同意,这包括干净利落地解释该研究的风险与收益。

指导者/受训者责任描述了研究人员不同阶段相应职业应该实现的角色。比如,指导者的责任包括以恰当的方式对待实习生,并且清晰地描述指导者的期望。受训者,比如本科生和研究生,则被期望按时且诚实地完成工作并避免浪费实验室资源。

同行评议涉及到同行评议系统中不同成员对于经费赞助和出版物的责任。期刊编辑需要遴选出在评审提交的文稿方面有恰当专业知识的评审者。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评审者只需要评估他们有能力完成的文稿或者经费申请,并且尽量保证客观性。

出版实践和负责任的作者也包括到伦理议题,比如对一个项目有贡献的不同研究人员应该如何在出版的文稿中分享荣誉。作者的主要责任是遵循杂志的提交政策,这可能涉及到披露相关的利益冲突。

研究行为不端是一个描述损害研究完整性、污染声誉、并侵蚀公众信任的行为的术语。一般来说,联邦规章和制度性政策阐述了三种形式的研究行为不端:虚构,伪造和剽窃。虚构是编造或者报告那些相关工作没有表现出来的数据。而伪造则是以欺骗的方式呈现一种数据,以获得比实际效果更强的结论。剽窃则是把别人的工作当作是自己的工作。

虽然上述的九个方面并不是详尽的一个名单,但是它们通常都是研究伦理相关的文章,课程和辩论的核心。

研究伦理正在出现的话题领域

除了上述的议题,在研究伦理领域还有一些正在出现的议题,包括职业化,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以及双重用途。至于职业化,其首要的议题就是在开展特定类型研究方面,是否和特定职业的准则存在着一致性。比如,有些学者质疑制造人类克隆技术是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伦理道德相一致。

在社会责任方面,有人可能问研究人员是否对他们的工作给社会带来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影响保持敏感的责任。比如,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善就业模式,因而研究这种技术的人应该意识到这种可能性。

双重用途这个术语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其最关注的问题是相同的知识或者技术即可以用在有益的方面,也可以用在有害的方面(也就是双刃剑—译者注)。比如,对某个病毒如何感染人类的调查可能会产生一些治疗方法,但是这样的信息也会有危险性的用途。

简言之,随着伦理研究人员的界定发生变化,研究伦理的领域也会发生演进。个体研究者和研究共同体会持续遇到与其工作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伦理挑战。

(摘译《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一书中研究伦理概述的部分章节。

 



https://m.sciencenet.cn/blog-428002-689111.html

上一篇: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征文通知
下一篇:中国是否可以搞一部科学传播辞典呢?

2 曹聪 刘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