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学校是否应该让学生自己来打扫卫生?

已有 9812 次阅读 2013-5-21 14:2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学生, 打扫卫生

今天的《中国青年报》有如下报道:  57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发微博,向媒体爆料称:学校出“新招”,为节省开支,由学生充当“保洁员”,每日打扫教学楼。无奈之下,不少学生只好自费雇人打扫。该微博引发众网友关注,学校还被网友恶搞,被颁发了一张“最会变相收费”称号单位荣誉证书。

不过,据中青报记者采访,其实由学生打扫教学楼是学校从90年代就开始安排这样做了,并非今日始。而且也没有学生雇人打扫卫生的事情。记者报道主要是针对学校方面总是习惯采取一纸命令的方式,没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做事情的意义,或者学校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云云。

这些情况也许都存在。不过,单就学生打扫卫生这一件事来说,这倒真是一件值得好好琢磨的事情。现在的学校都雇了保洁员来做这类事情。当初可能也是考虑让学生专心学习,心无旁鹜。而且现在学校一般经费也比过去充足了,雇请些人来做保洁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者说,这也是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做出了一点贡献,尽了绵薄之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至少在中学以上的教育机构里,让学生自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诸如打扫公共卫生,包括清扫楼梯楼道、打扫卫生间,由学生来做,虽然能为学校节省一些开支,但这绝不是主要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识。

在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至少马路上的卫生都是由学生来打扫的。教学楼的楼梯楼道也是由学生来打扫的。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分别值周,其实轮到每个学生,真正需要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愿意通过积极参加这样的劳动来表现自己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所以那时候要求学生来打扫公共卫生,根本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即使像厕所茅坑堵了,拿工具也解决不了的时候,更是有学生愿意下手,把袖子捋起来,伸手就掏,这对当时的很多人来说,虽然不是特别简单容易做到,但是能做到这类行为的人也绝对不是个别人。

说实话,如果《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报道是对我们教育提出一些批评的话,认为学校与学生沟通不够。我倒认为,我们更应该反省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多做一些打扫公共卫生这样的事情。学生做这些事情就会占用他们的学生时间,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吗?显然,这样的理由并不成立。我们的教育首先是教导学生做人。而要做人,就必须要从做这样的事情做起。如果连这样最起码最必须的劳动都不肯做,我不知道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会是一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

我们的学生也在搞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很有意义,但也有一些只是做样子的。有一年,学校评审下厂实习的优秀团队。有个系到了厂里,他们在宣传上做了很多工作,还做了自己的LOGO,还制作了自己专用的信笺,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漂亮、光鲜。最后这个实习团队被评上了优秀。但是我总觉得这里头华而不实的东西多了一些。一个下厂实习,更多是的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习单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尽管并不一定直接的结合,至少应该能让学生看到实习单位实际需要与我们所学知识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差距,或者问题。这恐怕应该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弄出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样子,其中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当然,我并不完全否定这样的做法。在实习过程中,有这样一些吸引年轻人的花头,至少让人不会觉得在实习过程中太过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弄成了本末倒置,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教育都是要从养成做起的。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安排学生自己每天都来搞卫生,那么是不是睡懒觉的人会少一些?彻夜玩游戏的人会少一些?关心集体荣誉的人会多一些?把环境的整洁与自己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的人会多一些?如果所有的有条件的学校都来贯彻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生活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工作,也许我们的教育就会有一些新的起色,也未可知。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692061.html

上一篇:什么是知识分子?
下一篇:唯有读书高与行行出状元

1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