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活着就要承受疾病威胁

已有 3298 次阅读 2013-5-25 15:2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疾病, 活着

人和各种生物都是自然界进化的杰作,进化首先意味着变化,也就是说生命是一种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的物质现象,对于人类来讲,有生命的存在就意味着死亡的必然,也意味着必须承受疾病的痛苦。人人都希望健康长寿,但从哲学意义上讲,健康是相对的,不健康活着疾病才是绝对的,根本就不存在绝对健康的个体。最近科学家的一项发现又给这一看法提供了非常好的证据。

生物体需要利用化学能才能维持各种生物功能,简单地说就是必须消耗营养,产生能量,发挥各种功能。因此细胞内的能量工厂,线颗体无时无刻都不休息地将营养物质最终转化成可以被细胞直接使用的所谓能量载体ATP,在这个能量转化过程中,有一个必然的产物就是活性氧,因为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来自营养物质的电子或氢原子必须四个编组同时和氧气分子发生反应,这个功能是一个进化上至关要命的分子: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工作,也是氧气在身体内最重要的归宿。不过,任何事情都不会绝对,而且也不能绝对,有大概1%的氧气没有获得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照顾,活着直接获得一个电子,变成了许多人恨之入骨的自由基,超氧阴离子。也就是说,只要细胞是活的,自由基的产生就是必然的。所以说活着就必须忍受痛苦。最近学者们针对来自于能量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这种来自正常地不能再正常地能量代谢过程地自由基,时刻都在威胁着细胞遗传物质地准确复制,也就是说正常地生命过程必然存在核酸地序列突变。

早期关于基因突变地研究,例如在物理学家薛定鄂那个年代(读《生命是神马》这个书),就描述过但是认为地基因突变来自外界地影响,例如来自宇宙和环境地辐射线等,现在随着对生物学技术地发展,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哪怕你把一个生命放在真空中(当然不可能),也一样会产生变化和疾病。

因此,活着意味着疾病,就想长生不老只是一种美好愿望,完全健康也只是梦幻泡影。经历和承受痛苦是生命的必然,健康要珍惜,生病了要正确勇敢面对。

扩展阅读,关于《呼吸导致基因突变》

细胞中DNA突变的累积,可能危害整个有机体,引发癌症等致命的疾病。日前,慕尼黑大学LMU的研究人员解析了呼吸作用的负面影响,揭示了呼吸作用副产物在DNA双螺旋中引入错配的具体机制。文章发表在Nature旗下的Nature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细胞的DNA控制着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机体中各细胞类型的形成。这些指令编码在由ATGC四种碱基组成的DNA序列中。如果细胞的DNA序列发生了随机突变,就会引起细胞功能紊乱,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从而形成恶性肿瘤。

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这样的突变,例如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这些能量可供细胞执行其正常功能。不过,呼吸作用也会生成高度活跃的活性氧,对DNA造成损害,嘌呤碱基GA对这类损伤特别敏感。

“活性氧会诱导生成8-oxo-GFaPy-G,形成两种不同的DNA损伤,”LMU的化学系教授ThomasCarell说。Carell及其团队于2004年,明确了8-oxo-G引发DNA突变的具体机制。现在,他们又在这项新研究中,描述了FaPY-GDNA双螺旋引入碱基错配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DNA双螺旋链中的G应与C配对。但呼吸作用产生的活性氧,会将鸟嘌呤碱基转化为FaPy-G。“我们的研究显示,在细胞分裂前的DNA复制过程中,FaPy-G会与腺嘌呤相互作用,形成FaPy-G与腺嘌呤的配对。这是一种异常,因为正常情况下,未被修饰的鸟嘌呤并不与腺嘌呤配对,”Carell 说。

随后,DNA修复机制会将FaPy-G视为异常,并通过修复酶将其切除。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去除FaPy-G所留下的空缺由T填补,使原本的GC碱基对变成了AT碱基对。这一过程使DNA双螺旋发生突变,给细胞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在DNA复制过程中,细胞的损伤控制系统很难将正常鸟嘌呤碱基与其异常衍生物FaPy-G区分开。“这样的缺陷随后导致腺嘌呤的错配。这一机制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arell说。“可以这么说,细胞的每一次呼吸,都使癌症的患病风险增加了一点。”

为何FaPy-G往往能够避开细胞的侦查和校正系统?研究人员认为,进一步解析这一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治疗癌症。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增强这些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693370.html

上一篇:氢水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下一篇:健康就需要臭味相投

8 曹聪 张南希 徐大彬 许培扬 蒋继平 史彭慧 zhangling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