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bol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bolu

博文

青岛海岸带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已有 5964 次阅读 2013-5-28 09:5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资源, 保护, 青岛, 开发, 海岸带

青岛海岸带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吕洪波(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青岛海岸带地质资源是大自然写就的巨著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地质资源丰富多彩,这是大自然给青岛的最大的礼物一部大自然写就的巨著。这部自然宝典有如下特征:

写作时间长:从二十多亿年至今,持续时间久,而且今天还在书写。

语言文字特殊:富含地质信息的密码需要地质学家解读(破译密码)。

边书写边破坏:抛开人为的破坏,大自然本身一边书写新的画卷,一边销毁过去的章节。因此造成很多重要的章节丢失,这就导致留下的章节就更加宝贵。

海岸带的岩石经受海水频繁的冲洗,一直以干净的面貌示人,因此比内陆地区的地质现象更清楚而便于观察。然而,海岸带的岩石露头却是千载难逢、机缘巧合的结果,高一点就有被风化土壤覆盖,而低一点就淹没于水下,这就是其十分珍贵的道理。

既然海岸带的岩石露头如此宝贵,就必须下大力气保护好。近二十年来青岛海岸带各种开发已经破坏了大量的天然岩石露头和自然海滩,严重地影响到这些地质资源的科学利用。而这些资源不是可再生资源,因此必须加以保护并抓紧利用。

青岛海岸带地质宝典有多种类型,如:

海岸山脉(崂山、小珠山、大珠山等)

峡湾(胶州湾、鳌山湾、唐岛湾等)

岛屿(灵山岛、竹岔岛等)

海滩(金沙滩、银沙滩等)

礁石(几乎所有海滩两端的礁石)

湿地(胶州湾湿地)等

上述资源不仅是地学研究与探索的直接对象,也是地学科普的宝贵素材。目前青岛海岸带这些重要的地质资源研究程度很低,科普工作更是处于空白状态。亟需地质工作者和政府部门采取行动,切实促进地学科普工作和海岸带资源保护,以便更科学地利用这些有形的“无形”资源。

 

地质资源重要性举例:

 

地学科普不足举例:

美丽的竹岔岛南端标注了“古火山口”,正是听说竹岔岛有火山口构造我才去考察,但到现场发现,所谓的“火山口”并非真正的火山口,而是前寒武纪超级变质岩条带状混合岩而已。这样的“科普”已经误导了很多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还不如不做。

据说是青岛市唯一的省级地质公园的即墨马山,其火山岩的“柱状节理”被解释成传统的岩浆冷凝收缩成因,但我们经过考察发现,其机理并未论述清楚。根本原因是野外考察不够,研究程度不深。

著名的崂山主体由中生代晚期的花岗岩组成,山上有不同级别与成因的地貌(如:反映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冰臼,反映风化作用的石蛋地貌等)。但众多游人游览了崂山后是否应该知道一些花岗岩及地貌的东西呢?显然需要,因为今天的游人早已不满足于那些导游自编的神话故事了,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当然,这些工作就需要地质学家去考察探讨,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全市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保护;需要有关部门出资建设;需要民众的大力支持。

 

地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四个重要的方面:

 

全面保护(各级政府出台政策)

科学解读(地质学家考察研究)

合理开发(科学考察指导建议)

综合利用(科研与科普相结合)

 

在科学解读、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申报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公园,为更加美丽、富饶、健康与和谐的青岛贡献力量。

 

吕洪波

             2012.11.29   于青岛

=================================

注:本文是2012年冬天青岛市侨联主持的学者建言会后本人提交的一份建议。

山东省政协委员、我的同事金强教授在此基础上向山东省政府提交了青岛、日照海岸带保护建议,受到媒体的关注。

将这份建议放到网上,供更多靠近话筒的人士和决策人参考,更希望尽早看到提案的效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40-694219.html

上一篇:走过郯庐断裂带麦坡遗址
下一篇:没有坚实的海角,就没有美丽的沙滩

8 陈小润 苏德辰 秦四清 朱晓刚 杨正瓴 贺静 刘光银 郑秀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