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灾害现象共同用矢量表示的思路

已有 2861 次阅读 2013-6-4 18:02 |个人分类:灾害问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矢量, 灾害学

灾害现象共同用矢量表示的思路

张学文,2013/6/4

灾害现象我们几乎天天听到报道,什么龙卷风,粮仓大火、地震、暴雨等等。而这些年我国对灾害也提高认识,有了灾害学会、灾害杂志、灾害专著,灾害学也几乎呼之欲出!

不过说老实话,我看到那些写就的灾害书籍就头疼。我的核心抱怨是对灾害现象的文字与数字描述实在比较乱。从学术角度看,要让灾害现象变成科学研究的对象,灾害现象如何量化问题必需解决。其最低要求是努力规范化(不要文学家式的描述)、扼要(不要用的数据太多)、统一(不要各行各业各搞一套)。

本文暂且不谈其他的问题,仅提出,为了扼要表示一个灾害,它一般地说需要用一个矢量,而不是一个数量来表示。

1:一场暴雨,水文学家喜欢用所谓“时面深”表示。我对它的提炼是这个暴雨的“强度I”、延续的时间T(必要时包括起讫时间)、笼罩面积S。或者说你告诉这个暴雨的IT,S的数值,就刻画了这场暴雨的基本面貌。

2:一次地震,有关专家则给出三要素:地震级别、地点中心的地点、发生的时间

我们还可以轻易地举出更多的例子,

总之,每个自然灾害总是有其本身的强度,它也不少是时刻刻都存在,而仅存在与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的空间(面积、地点)。于是

于是尽管灾害的类别很多,但是它们中的每个灾害都存在着三个基本特征量:灾害的特征强度I、灾害的特征时间T、灾害的特征区域S

我们现在定义其强度I、时间T、空间S。为一个自然灾害的特征矢量的三个分量。或者说每个自然灾害的数量化,可以用其有三个分量的特征值表示。或者说灾害学中的灾害的一种数量化技术,就是用有三分量的矢量表示它的特点。

如果你关心每个自然灾害的社会后果,你可以把上面谈的三维的自然灾害再扩大为4维(元)以致5维(元),例如第4维是灾害的经济损失,第5维是死亡人数等等。

过去本人就降水(暴雨)是强度、笼罩面积、延续时间的关系做了不少一般规律的探索,竟然提出了降水统计力学分析的词。相信不同灾害的强度、时间、笼罩面积的统一研究应当有共性。这种灾害的量化方法的统一可能带来某些灾害的共同规律的揭露。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4-696531.html

上一篇:灾害的两个特征量-时空尺度
下一篇:2013.6月4日中国降水资源总量与笼罩面积报告.

1 zdl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