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为什么风险防范/安全生产不受人待见?应急管理反倒成为热门?

已有 3324 次阅读 2013-6-4 22:20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事故, 应急管理, 安全生产

  俺们已经从文化上对中国人面对灾害的心理和做法进行了剖析,此处不赘。

 

  从效益上而言,向安全要效益是很难的事情,99%的概率是得不偿失,白白花钱,毕竟,锁死安全之门,让大家都不能随意跑出去,是节约管理成本的一个选择。这样,就不需要每天都检查或开放逃生通道了,工作人员每天一进工厂也就会老老实实去自己位置上呆着,下班后再从唯一通道离开,这也是最容易维持秩序的做法。

  如果唯一通道成为大家的行为习惯,就会节约管理成本。而风险防范都是要消耗成本的,只有在发生事故后才会发现成本一点都不节约,可是,事故能有几次呢,也许有的工厂永远都没有机会遭遇事故。

  所以,安全生产措施或者风险防范手段都是用更大的成本来防止小概率的消耗成本的事件发生,在一个效益大于一切的文化里,是很容易被无视的。

  而如果我们说安全生产或者风险防范是人在与可能的灾害因子“博弈”的话,应急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人与人的博弈,我们又见惯了因为应急管理做得好而被表彰的例子,反而少见因为出现风险事件而被惩罚的例子,如此,成本/效益函数很容易给出来。

  记得每次我问到“应急管理的终止信号”什么时候给出时,总有应急管理官员说:“表彰大会啊,那会一开就代表应急结束了。”

  是啊,我们有太多的表彰大会了,而似乎没有过什么惩罚大会。现在比以前进步的一点就在于——责任人已经被控制。嗯,我每每看到这句话就心里一颤:期待着有下文,而一般情况下的下文就是“自然原因造成事故出现”,比如电火花、比如存放不规范、比如雷击等等。

  我每每觉得自己研究的应急管理应该可以换个方向的时候,就会立刻就有新的灾难事件出现,让我欲罢不能——原来这个方向还不能画个句号啊:新的案例将旧的问题重新端在你的面前,或者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学者们继续打起精神来面对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696588.html

上一篇:刘Yanhong同学,很不好意思,俺又热门了一半
下一篇:【再说影响因子】何学锋很笑话某些把影响因子挂在嘴边的学者

4 张伟 吕喆 武夷山 娄开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