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fu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fuw

博文

德馨老师

已有 3823 次阅读 2013-6-13 20:27 |个人分类:生活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教学, 老师, 班主任

  想着自己求学从教的20多年的历程,总想找个可作参照的坐标,是何人何事何缘何故促使自己由人事管理、药品销售、办公室管理进而走进了教学岗位?性格抑或命运使然?思量之中,我初中求学的画面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到记忆中了。

 小学毕业后,我到离家二十里路远的向塘中学念初中。开学第一天,见到的第一位老师当然是班主任了。

 班主任是个四十多岁,平头短发,身材瘦削,个头不高,衣着简朴,袖子套着袖套的中年人,记得那天他精神利落地提着当时尚还鲜见的录音机来到教室。老师将录音机放在讲台上,略带微笑地向学生介绍自己:“我姓陈,叫德馨,是我们初一(1)班的班主任,教数学”。

之后,老师颇为新意地给全班学生播放了向塘中学高中部当年考取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二名学长的学习心得录音。现在这录音算是稀松平常的事了,可在一九八一年,那录音机还是稀罕物,要录音绝非寻常所能轻松做到的事。可惜当时的自己,懵懂不知老师用心良苦,并没有从那些高考状元的录音中汲取什么特别的经验,依稀能够记起的是,那位考取中国科技大学的学长特别用功,在家烧火煮饭的时候还一边温习英语单词,从而隐约地告诫我一个道理,他们的成功也是努力得来的。

 那时念书,早上六点半开始晨跑与早操,七点早读。记得有一回,四点多天还未亮,我就起床从家里步行赶往学校早读,没料到途中下起了小雨,布鞋自然湿了不少,我顺便把布鞋放在桌下凉着,光着脚便在教室听课,自认为是不算什么的。没料到,在中午读报课时,陈老师郑重地表扬我,说我能够克服天寒,鞋湿了还光着脚丫坚持上课,并在课后单独找到我说他家有些旧衣物,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给我,可当时由于自己的一点自尊,我不着声,有点倔地用沉默拒绝了老师的善意,然而陈老师的这一关心之举,到现在都让我体悟到一个温暖的道理:老师时时都应关注自己的学生。他的表扬让我再也不好意思对学习有所懈怠。

 当时初中的学习生活相对现在同学们的生活,最为不同的事情是吃饭要从家中背十几斤米交给食堂换取饭票,然后凭饭票在食堂就餐。许多同学周日或周一早上返校时肩上除了书包外,一般还需要扛袋大米。次日中午再把大米交给食堂。也有的家长一次性拉一板车上百斤大米换上饭票的。由于缺钱,学校邻村大嫂大妈们叫卖的蔬菜瓜子等,均可通用饭票。一日,一位丁姓同学的家长出人意料地在读报课上向大家讲诉了他儿子的故事:某个周一凌晨忽听米缸处悉悉着响,疑心有小偷,悄悄起床探视,竟见是他儿子正在偷偷地往米袋里灌着米,问他为何饭票用得那么快?才知他除了饭量大外,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常常用饭票换瓜子冰棒吃,以致饭票不够用。鉴于此,陈老师从那以后开始义务担任起班上不少同学的饭票保管员,每周定量给同学发放饭票,此后大家再也不好意思胡乱换零食吃了。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还有件事让我记忆至今,那是一个深秋的中午,一个留着长发卷鬓角,着紧臀牛仔裤的青年,在教室外招摇喧闹,意图骚扰一位女生,正巧陈老师路过,陈老师立即严正地喝止那小青年,没料小青年仍然张狂无忌,陈老师手一挥:

 “大家把他抓住!”

 那小青年见陈老师率我班同学向他冲去,马上掉头就跑。当时,我也紧跟老师背后,起初我还以为吓唬吓唬他就行了,没想到陈老师率众紧追不放,那小青年见势不妙,一路狂奔,这样,大家一直追到十几里地外的瓜山林场,才把那个小青年逮住。过后许久,学校里都很少见到这类不良青年的滋扰了。

 年少的我们,当时并不觉得陈老师有多么了不起,总觉得陈老师每晚夜自习陪守教室是理所当然,甚至觉得管得我们太严太紧心生埋汰。

 随着时光的推移,社会变迁无数,自己求学从教三十余年,年岁也从十几岁变成四十好几了,回想一路求教过、师从过、同事过的老师群体,记忆最深的老师还数陈德馨老师。是他,让我倍感师德的稀缺珍贵;是他,让我坚守良知从教至今。如果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老师的要求,那么陈老师应当是达到了这个要求。这不禁让我想起《陋室铭》的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也许这就是我从教的缘由之一吧,做个尽心尽力的为学生考虑的老师!

 



https://m.sciencenet.cn/blog-932000-699191.html

上一篇:在甬工作二年的回顾
下一篇:宁波人才房申购点滴

3 武夷山 qqlisten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