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注释的乐趣 精选

已有 8432 次阅读 2013-7-2 09:23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注释

 

 

前些天说“注疏”,说到数学玩儿家Martin Gardner的爱丽丝,后来又说起薛定谔的《自然与希腊》,那两个人没关系,那两本书也没关系,但在我这儿有点儿关系。

 

且说那年,1965716阿西莫夫老师与Basic Books的出版商一起吃午饭,马丁也在。阿西很佩服马丁,读过他的每一本书——就像小时候我们读阿西的书一样(很奇怪那会儿阿西的书多而马丁的书少)。阿西说,马老师最成功的书就是那本爱丽丝的注疏The Annotated Alice,他从头到尾读过好多遍。马老师笑答,如果我真想找乐,就会找本特别喜欢的书来给它做注释find a book I liked very much and annotate it.)(英文都引自阿西的自传I, Asimov, a memoir, Bantam Books,1995

 

阿西以前本来也做过类似的事儿,如Asimov’s Guide to the BibleAsimov’s Guide to Shakespeare——我有前一本,但更想后一本,可还没见过呢。他做那两本书时,已经想好怎么回答读者的诘难:阿西怎么不老老实实写他的弱智科幻,却跑到他一窍不通的地方来?(why doesn’t Asimov stick to his stupid science fiction and not try to thrust himself into fields he knows nothing about?

 

尽管有位自负的矮个子(short and conceited)文学教授在Times上说阿老师的莎翁不值一评——20多年后,他还耿耿于怀——但书卖得不错,所以阿西自信能把注疏的事儿做得很好。后来,他注释了《唐璜》、《失乐园》、《格列佛游记》和一些诗歌(遗憾的是,这几本书我都没见过)……他也许还想做荷马史诗,可原文是希腊文,you can’t go by any of the numerous translations.

 

我做翻译的时候也偶尔做些注释,一般背景的注释没什么可说的,还有的注释我自以为有点儿意思,因为那是我本来疑惑而后来大概明白的东西,我想应该与读者分享。记得Hawking在“大尺度”(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Space-Time)里用过一个名词:Horismos(第6.2节),意思是“边界”(如the future horismos),用它是为了与“视界”(horizon)对应,可这个词儿的根据呢?我在海德格尔那儿找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话,算是解决了自己的疑问(读者读译文,是不会遇到这个问题的)。(那个有趣的名词,这儿不重复了;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49068.html

 

在《时间空间和万物》的译后记里,我为我的注释找了一个借口,也确实是一种乐趣:

 

小书的可爱还在于作者引用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的片段,那些句子固然能唤起一些物理学的联想,还原物理学的艺术本色;而更多的大概还在增添作者写作的乐趣,读者阅读的乐趣,当然那也是译者翻译的乐趣有关的背景我都尽可能多说几句,不怕跑题,不怕罗嗦。但愿读者能根据那些脚注去发现物理学以外的天地,去熟悉Black, Corroll, Elliot…… (莎翁和弥尔顿当然不必说了),但愿作者不会怨我把他的书引向了“绝对的他乡”。

 

其实,我还真做过一点注疏的,一本就是薛老师的那个演讲,还有一本是哈代老师的“自白”(A Mathematician’s Apology),不过因为版权的原因(用剑桥的Canto丛书版),评注很简略 (好像是不能超过原文的10%),有点儿不过瘾。于是写了篇20页的后记,冒充“导读”——开头谈了我对那个apology的理解:

 

这篇自白,是哈代感觉失去了数学创造力之后的作品,是一个落魄的英雄的真言,少了英气却多了儿女情。“自白”(apology)是苏格拉底的传统,更准确的意思是“辩护”。哈代本想替数学辩护,尽管在人们看来数学不需要辩护,“因为不论从好的还是坏的理由说,现在没有哪样学科像数学那样被广泛承认,既能带来好处,也值得赞美”;但这并不令哈代满意,令他那样的“真”数学家满意。所以他要“辩护”(defence),不过,“我替数学的辩护也是替我自己辩护,因而多少有些自我和随意。”换句话说,哈代的“辩护”,更像纽曼(John Henry Newman)在Apologia Pro Vita Sua(“为吾生辩护”,有人将这书名译为“生命之歌”)里的意思,是一曲“数学之歌”,也是哈代的生命之歌,因为数学就是他的生命。我们还可以说,“自白”是一篇宣言,关于数学美的宣言。当年哈代63岁,照他自己的观点,这把年纪不能玩儿数学了。他的话,更多是说给下一代人听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992-704496.html

上一篇:围棋的精神
下一篇:人在宇宙

22 陈小润 李学宽 赵凤光 庄世宇 陈湘明 廖晓琳 强涛 武夷山 刘波 林涛 钟炳 崔小云 陈国文 王宝亮 宋健敏 柏舟 赵宇 吉宗祥 qqlisten anran123 rosejump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