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天下粮仓》有谜团 -- 为何大火救不了?

已有 8724 次阅读 2013-7-6 13:22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灭火, 《天下粮仓》, 泵浦

《天下粮仓》有谜团 --  为何大火救不了?

 

我说中储棉大火的天灾特征,很多读者都跑出来指出《天下粮仓》与中储棉大火的相似之处,于是我去看《天下粮仓》的连续剧,在一堆冗长的故事之后,终于在第11集中发现了大火的经过。果然,火灾蔓延的经过一笔带过,17座仓廒的点火过程,除了一句大风以外,都是一笔带过。现场的灭火工作是一个傻瓜设计的,除了忙忙碌碌的一群人,根本没有展现一点灭火行动。除了水桶和拖把,没有什么灭火工具,唯一出现的消防泵浦是错的,根本操作不了的。所以,《天下粮仓》大火之所以救不了,是因为配置了错误的灭火设备。

以下是《天下粮仓》第11集出现的三个泵浦片段,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喷水的镜头。为什么不能喷水,因为这是伪造的古代泵浦,徒有泵浦的外形,根本射不了水。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古代的泵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1627年王徵帮助翻译的《远西奇器图说》,称作水龙,或土龙(相对于后来进口的洋龙);另一种是英国最著名的纽夏姆型泵浦,1727年故宫进口,后来称作洋龙。两者的差别在于杠杆和气箱。王徵翻译的泵浦没有气箱,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柜子,没有突出部分。纽夏姆型泵浦,中部有突出(那是一个被鞍形木箱所隐蔽的气箱)。气箱的发明是1650年德国Hans Hausch的原创贡献,167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消防队长Van De Hyde的改进,1725年纽夏姆的专利。另外土龙只有一根杠杆,而纽夏姆有双杠杆,这是很大的差别。

那么,《天下粮仓》中的泵浦有哪些问题呢?第一,使用双杠杆,是纽夏姆型泵浦的特征,但是纽夏姆性泵浦的操作者位于泵浦的侧面,比较长,便于多人操作。图中双抬扛的位置不对,设计不合理,只能有68人操作,不符合杠杆原理。1650年的泵浦,使用最长的杠杆,可以让14x2=28人同时操作,非常壮观。第二,纽夏姆性泵浦是轮式(更紧凑,更mobile),不是橇式,橇式是土龙的常见形式。既然是橇式,那么底盘上的木头应当沿着运动的方向设计,以减少阻力。可是图中的橇式是横向设计,徒然增加了移动的阻力,设计者缺乏基本的物理学概念。第三,杠杆直接带动柱塞,在柱状筒体内运动。但是柱状筒体直径太大,按照中学物理的观念,底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所以本来杠杆的出力就不足了,经过筒体的转换,压强更小了,这是违反连通器(比如千斤顶)操作原理的设计。筒体越小,说明压强越大而流量小,筒体越大,说明流量大而压强小,而灭火行动中优先考虑压头,而不是流量。第四,没有看到气箱的泵浦是土龙。气箱是一项重大发明,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让杠杆在恢复期间,仍然有稳定的压力输出。有气箱,则射水柱连绵不绝;没有水箱,则射水柱如同撒尿,一阵一阵的,间歇式操作。第五,箱体密封,看不到进水口,那么泵浦的水源在哪里?如此规模的泵浦,应当有一排人接力传递水桶,以填满水箱,保证射水的需要。

总之,《天下粮仓》中的“火龙烧仓”的点火过程含糊,灭火过程省略,灭火工具错误,其转递的基本观念也是错误的(点火未必保证蔓延,蔓延需要一定的条件。)第11集中共有三个镜头,大约5秒钟出现泵浦,结果发现这种泵浦的设计是不符合力学原理,是形似而根本设计错误的泵浦。现在,大家明白《天下粮仓》的大火为什么救不了?因为仿造的工具错误百出,运行不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705831.html

上一篇:蓦地烧天蓦地空 -- 中储棉火灾之我见
下一篇:为何撤离很有序 -- 说说坠机逃生中的几个问题

5 赵美娣 梁礼铭 毕重增 赵凤光 ywh22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