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研究追求细节合适吗? 精选

已有 10127 次阅读 2013-7-9 20: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研究

曾有人认为,做科研就应该做最好的。但大部分人,对到底什么才是好的科研不明白。科研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和科学本身并不一定一直那么美丽,而有时候比较粗糙甚至丑陋。无论是科学理论,还是具体的科学实验结果,漂亮的时候是少数,不漂亮的时候可能是多数,尤其是在刚刚形成和发展之初。

科研设计上。如果从论文上看,有许多许多的规范,可能现实中并没有那么漂亮。例如许多生物学研究论文中写着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的字样,理论委员会可能确实存在,但认可和批准可能只是写在文章中,实际上并从没有经过任何所谓认可。作为审核角色的杂志编辑和普通审稿专家,主要工作是看是否按照规范来写,并不一定要求你一定提供哪怕任何证明。虽然少数临床研究期刊,开始对这个比较注重。但对动物实验研究,则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医学生物学研究经常采用双盲对照,如那些动物行为学研究,但真实情况并不一定是真的双盲,或者研究者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双盲。曾有人以为,让其他人做检测不就是双盲吗,但同在一个实验室,谁干什么活,大家整天相互交流,真正的双盲是很困难的。不过能这样实施已经不错了,更多研究只有一个人负责从头到尾,天知道会不会有一些低级设计漏洞,在撰写论文时偷偷补上。

在研究证据上。现在世界科技投入已经达到空前规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许多研究规模越来越大,研究技术越来越尖端。科学上曾经追求巧妙设计,简洁直接证据的年代,早就让位给复杂带有工程性质的集团化规模化研究了。许多研究论文,一张图片可能集成了10多张蛋白、基因分析、组织形态学和/或流式细胞研究内容,只要可以用10个证据说明的简单科学问题,绝对不会用3个证据,哪怕是3个证据完全说明问题。可用基因操作的一定会设法把基因操作,可进行规模化高通量筛选的一定要高通量筛选。那怕不小心偶遇新发现一个新东西,也要编造一个规模化研究故事,告诉别人这可不是随便找到,是从数10万个候选分子中给抓到的,这是典型的依靠高级技术的狐假虎威,不自信的学者的典型作法。这些现象并不是学者们对研究和证据本身的不自信,而是对结果是否可以在超高档次杂志上顺利发表存在不自信。奢华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典型特征。

整体上科研规模越来越大,但突破性发现和奇思妙想并没有成比例地增多。是科学已经走到尽头,缺乏需要解决的问题吗?是科学的春天已经过去,进入炎热的夏天?只有规模没有质量的科学研究绝对不是科学的本来面目,也许这真是酝酿革命的前夜,是科学快速发展的积累阶段。但科学会在哪里取得突破,似乎没有人去关心,也许就应该顺其自然。

这种追求细节,追求漂亮的科研文化是否就一定对?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706732.html

上一篇:怎看审稿人要求补实验
下一篇:如何正确对待拒稿

32 肖建华 张南希 罗德海 徐义贤 唐凌峰 田云川 官万兵 罗淼 唐小卿 朱蔚莉 王志杰 唐常杰 田小禾 李泳 印大中 陈国华 吕健 吴明火 张波 曹建军 谢晓华 张信 罗广营 彭思龙 王耀 zhangling rosejump biofans zzjtcm scibooks hgouyj yan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