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ji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jiyang

博文

第 17 章 番外 芨芨草和沙枣花--3 阿尔泰山淘金

已有 4302 次阅读 2013-7-22 17:4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阿尔泰山, 芨芨草

 

二娃想首先得找一个过冬的地方,他现在不像刚离家时那么窘迫,而新疆的冬天找活干也不容易。他没有到乌市,而是在一个叫巴伦台的小镇安顿了下来,他没有去找小旅馆住,因为打算住的时间稍长一些,住旅馆的费用是相当可观的,二娃找了一个大车店住。大车店在镇外的大路边,住大车店的人很杂,大都是赶马车的,赶骆驼的,还有各式流浪汉,而开汽车的司机是看不上这种地方的。住宿费很便宜,只是提供一个避寒过夜的地方而已。大车店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赶的牲口可以圈在里面,大车店的伙计负责照看,还管半夜给牲口添加草料,不过草料的钱是要另外付的。

 

 

 

17--1.   沙漠里的胡杨树  

 

大车店里睡的是统铺,一排长长的炕上,人挤人,人声嘈杂,不过在这里住的人都不会太介意,一般都是脑袋一沾枕头就能够呼呼大睡的。

天一亮,赶马车的,赶骆驼的,贩驴卖马的,就纷纷动身离去了,余下的就是无业游民,来疆谋生的饥民,闯荡新疆梦想发财的流民,各色人等不一,聚在一起就神侃穷吹,倒也让二娃长了不少见识。

这一天,几位汉子关于和田玉的交谈,让二娃动心不已。事情是由一个大胡子兜售一块玉石谈起。这汉子手里拿着一块鸡蛋大的白色石头招摇:

“看,真正的和田白玉,羊脂白玉,多漂亮啊!”

“你这是和田玉啊?是山料还是籽料啊?”一个年轻的汉子问道。

“地道的籽料,还带有糖皮,地道的糖白玉啊!”

“我看看,。。。呵呵,你要卖多少钱啊?”一位脸上带有伤疤的中年汉子问道。

10 块钱就卖”大胡子回道。

“。。。”中年汉子转身走了。

“怎么啦?给个价啊!”

5 块钱!5块钱!老子是没有钱了,贱卖了”大胡子还在叫道,可是无人问津,也许这里的人都太穷了。

二娃拉着那位有伤疤的中年汉子问道:“是真的和田玉吗?”

“是和田玉,不过不是白玉,是青玉。”汉子回道,“真正的羊脂白玉,那可是宝贝,避邪补运,蚊蝇不侵!”

“你怎么可以看出来?”

“真正的羊脂玉是非常洁白,质地细腻,水头足、颜色羊脂白、油性重,就像肥美透亮的羊尾巴油凝冻之后,充满了灵动之感,一点儿也没有石头的呆板僵死之象。”

“听说去和田河的河滩上找,有的时候可以捡到和田玉 ,是真的吗?”

“想发财是那么容易的吗?是有的人检到了,有的人挖到了,不过大部分人是找几个月也只能够找到鹅卵石。”

带伤疤的中年汉子详细地给二娃介绍了和田玉的情况。

从昆仑山向南发育出两条河流,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也就是白玉河墨玉河,这是两条流淌着财富的河。多年来,包含着白玉、青玉和墨玉籽料的石头随波逐流来到和田,以前有时候在河床上就可以检拾到很好的玉石,现在捡到玉的可能性很小了,现在找玉要靠挖了,每年的11月至5月底枯水的时候,在和田市的玉龙喀什河河床上,来挖玉石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找到玉发财的人是很少的。

二娃终于打消了找玉发财的美梦,思考着怎么淘金发财,首先想到的是需要找到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因为淘金是要到深山野岭,除了野外的自然的风险,需要防范什么风雪啊,沙暴啊,狼群啊!还要防范来自同为淘金汉的伤害,什么暗偷明抢啊,杀人劫财啊,在金区累见不鲜。而且淘金的活计也是需要几个人一起干,单枪匹马是成不了事的。

二娃一直在留意着,这一天遇到的一个汉子十分投缘,三十出头,身板壮实,还是甘肃老乡。二娃给自己制定的淘金伙伴的条件就是:甘肃老乡,老实,能干活。这位仁兄正好完全符合条件,二娃稍加试探,二人是一拍即合。他叫董大成,武威金羊公社的,家里有老婆孩子父母亲,家里太穷了。他才到新疆不久,前段时间帮人家照管牲口,也没有挣到多少钱。二娃和他一合计,决心北上淘金。他们早就听说了,在新疆有好几个地方出金子,到了新疆,在流浪汉里传说得更多,比较著名的出产金子的地方有塔城、吐鲁番、哈密、伊犁、昌吉等等,而最出名的应该是阿尔泰山区,阿尔泰山的蒙古语就是金山,老百姓里传说:阿尔泰山七十二沟,沟沟产黄金。一到夏天,这里就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成千上万的淘金汉。

一般是开春的时候,淘金汉就陆陆续续地向淘金点出发,早一些进去,就可以占个好的地方,但又怕过早仍然天寒地冻,搞不好还会遇上暴风雪。二娃他们估计时间还早,可以一边筹划,一边向北疆进发,冰天雪地,向北走的路程是很艰苦的。特别的他们舍不得花钱买车票的情况下,只能是走走停停,运气好了,搭上顺风车,运气不好的话,就在大车店里呆着,在这一路上,他们又找到两个老乡。那也是在一个大车店里,有一天,一个面相凶恶的大胡子壮汉在招兵买马,说是有组织的淘金帮,可以保证安全,说是只要你卖力干活,可以保证发财。听的人大多犹豫不决。二娃和大成在人群里面相中了两个人,都是不到三十岁的小伙,样子老实,私下一聊,正好也都是甘肃老乡,于是四个人凑伙,聊得投机,就决定搭帮淘金。他们同行同宿,一路上做了详细的计划,四月初,他们到了富蕴,这里已经是阿尔泰山区,实际上这里已经是金区,富蕴、青河也有不少山沟沟出金沙,也吸引过不少淘金汉,但是二娃他们决定还往西北走,走的远一些,可能淘金汉少一些,反正他们还有时间,进山还是稍早了一点。赶到布尔津已经是五月初,开始有人进山了。

在布尔津,二娃他们开始按照计划的单子准备东西,需要简易的帐篷,粮食,肉干,干菜,盐,火柴,还有淘金的溜槽,铁锹等工具,知道进山后就很不方便了,虽然会有一些货郎,跑单帮的,深入到淘金山谷,专做淘金汉的生意,但是他们也不敢大意,他们还是尽可能准备得充分一些。

 

 

 

17--2.  神秘的喀纳斯湖

 

过了布尔津县,二娃他们路过喀纳斯湖。美丽而又神秘的喀纳斯湖让他们惊叹,不过,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欣赏,对于二娃他们来说,淘到金沙,让他们自己和家人不用担心饥饿与寒冷,这才是最重要的。

5 月初的喀纳斯,还是很冷的,就像当地的图瓦人说的:一年之中,7个月冬天,5个月夏天。据说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士兵,逐渐繁衍至今。 

过了喀纳斯,再往西北走,二娃他们的目标是哈巴河,在进入哈巴河金区前,二娃他们四人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一是祭拜天地,二是郑重发誓,同生死,共患难,淘得金沙平分,私自藏匿者不得好死。

阿勒泰山区每年都会有一个热闹的夏季,实际上,从五月初开始就热闹了,封山大雪开始消融,人们就开始行动,成千上万的淘金汉从遥远的四面八方汇集过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山谷里布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简易帐篷,寂静的山谷,人声鼎沸,炊烟冉冉。大帮的队伍,甚至开着手扶拖拉机进来,但是山路崎岖,很不方便的。二娃他们是肩背手提,艰难跋涉,往河谷的深处走去。

 

 

 

 

17--3.   阿尔泰山区的蓝色小河

 

在一条小河的弯道边,二娃他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河沙里偶有闪光的微粒,下游也有一帮子淘金汉正在干活,二娃他们就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两个人开始搭帐篷,两个人在河边开始搭起淘金的溜槽。溜槽搭好,两个人马上开干,一人上沙,一人打水冲洗,淘金汉的急迫心情啊。

淘金是一个重体力活,也是一个辛苦活,因为都是冰雪融水,初春的河水冰凉刺骨,冲沙的时候免不了溅得浑身湿透,干活的时候还没有觉得冷,一停下来就瑟瑟发抖了。

淘金虽然靠的是力气,但也有一些诀窍的,首先是要找到沙金富集的河段,其次是淘洗的技巧,熟练的淘金汉淘洗和别人同样数量的河沙,却可以收获得更多的沙金。二娃在进山之前多次找人请教,进山的途中也偷偷地看淘金汉们怎么操作,可头几天的结果却很不理想。二娃他们是在溜槽里大量冲砂,然后把凹槽里留下的少量沙子倒入的淘金盘,在淘金盘里再仔细淘洗,最后留在盘子里就是金砂了。辛苦干了几天,四个人累得筋疲力尽,好在年轻,也都挺了过来。几天过去,渐渐摸着了门道,一天也可以淘到好几钱金沙。 

四个人越干越有劲了,其间也有几次波折,先是下游的淘金汉来抗议,差一点就大打出手,他们是大帮,人多势众,二娃他们只好退让搬家,换一个地方重开张。后来是他们的溜槽坏了,停工修理了好几天,不过正好也让他们休整了,因为他们累得都快趴下了。在他们的住地还曾经出现过野狼窥视,在山坡的疏林里,夜色中狼的绿莹莹的眼光十分瘆人,把二娃他们吓得不轻,还好,夏天的狼不像冬天的狼那么凶恶,伤人的事件少有发生。

淘金汉们最担心的是能不能淘到金子,而淘到金子后,还担心能不能把金子安全地带出金区。二娃他们事先已经商量好,在淘金点,每天淘到的沙金都集中保管,而在离开金区的途中,全部沙金分散保管,四个人每人都带一些,甚至每个人的沙金都要分散在几个隐蔽的地方,一旦遭到抢劫什么的,就算有损失,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在山谷里干了整整一个夏天,四个人都累得快半死了,衣衫褴褛,头发胡子老长,看不出原来模样了。二娃他们怀揣小袋沙金,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大雪封山前小心翼翼地离开了金区。

二娃后来没有再去淘金,几年来在北疆漂泊,走遍了草原、戈壁和北疆的农区,在戈壁滩上遇到过黑风暴,几乎埋身戈壁。遭遇过狼群,几乎献身狼吻。也许是二娃的命硬吧,几次都化险为夷,没有送掉他的小命。

这几年的流浪,二娃在农区和牧区来来往往,手提肩背,也做了一些小生意,从农区的小城,买一些砖茶,糖,布等到牧区去卖,或者换一些羊毛,驼毛,羊皮筒子等,再回到城里卖掉,赚取的差价勉强维持生活,不过经常被训,被没收,被抓,搞得血本无归。

后来好像宽松一些了,二娃买了一头小毛驴,让毛驴驮着货物,走乡串户,后来租了两峰骆驼,带的货物多多了。雇了一个半大小伙子帮忙,管牲口,搬货物都需要的。买卖的物品也多了一些,收购的东西也多一些,马鬃,兽皮什么的都收,特别是欢迎羊肠做的肠衣,老毛子做香肠需要,到了边境出手,利润可观。

  后来,二娃在昌吉注册了一个公司,生意慢慢走上了轨道。

在二娃经济条件略有好转的时候,他和妹妹取得了联系,也通过妹妹给他妈妈寄钱,让他风烛残年的老妈妈得以温饱。让他魂牵梦绕的那个少女,已经是女人了,已经是妈妈了,他还是牵挂着她的一切!从妹妹那里,他知道了他大过世的时候,他妈妈是多么的无助。他知道,这一辈子,他是无法还清欠她的债,欠她的情了!多少年了,他不敢回到伤心的故乡,他朝思夜想却不又敢面对的这个女人。这次,他控制不住自己了,他要回去,那怕远远地望她一眼。

( 欲知二娃和花妮的后事如何,且看:番外篇 芨芨草和沙枣花4

 



原创小说
https://m.sciencenet.cn/blog-976422-710348.html

上一篇:第 16 章 番外 芨芨草和沙枣花--2 博斯腾湖
下一篇:第 22 章 劫法场

4 陈楷翰 李土荣 陈铁喜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