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事,行不言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peric

博文

鹿茸与形态发生

已有 2756 次阅读 2013-8-8 10: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鹿茸--哺乳动物形态发生研究模型.ppt

  “第一届鹿茸科学研讨会”会议结束了,挺顺利的,就是承办会议好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参会,做了一个鹿茸蛋白质组学分析方面的精彩报告,70多岁了思路非常清晰。

    我在会上做了一个关于鹿茸做为形态发生研究模型方面的报告,自己觉得挺成功的,也回答了好多听众的问题。大意是:分子生现在高速发展,然而却对解决形态发生的问题无能为力,最近研究发现“生物电”控制这形态发生。形态发生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低等动物,如:涡虫,两栖类等,哺乳动物研究的很少,这是因为缺乏可供研究的动物模型。“鹿茸”填补了这个空白,是因为鹿茸具有许多特性,如:鹿茸发生来源于胚胎期遗留下来的一片具有胚胎特性的骨膜组织,这片骨膜组织不同区域负责形成鹿茸的不同形态,鹿茸是唯一可以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等。我们的研究,集中在以鹿茸为模型,通过生物电的研究,来研究鹿茸的形态发生。附件:报告ppt



https://m.sciencenet.cn/blog-562871-715107.html

上一篇:谁来让“南郭先生”现形?
下一篇:科研协作精神正在逐步降低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