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2000年以来全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工作回顾

已有 2922 次阅读 2013-9-6 17:55 |个人分类:抗旱保水造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内蒙古, 飞播, 飞播造林, 封山育林, 封沙育林

2000年以来全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工作回顾 

时间:2013/9/4;来源:http://www.nmglyt.gov.cn/tndt/lyyw/bmyw/23676.shtml

林业厅政府网9月4日讯  2000年以来,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黄河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实施,在重点工程的带动下,内蒙古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一、封育、飞播生产规模大质量好,成为内蒙古治沙造林的主要方式

封育、飞播范围不断扩大,全区每年封育、飞播任务由2000年的不足10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万亩,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治沙造林的主要方式。据初步统计,2001—2012年,全区累计完成重点工程封山(沙)育林4484.79万亩,飞播造林2052万亩,其中2001-2005年(十五期间)完成封育1462万亩,飞播1222万亩;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完成封育2054.64万亩,飞播550万亩;2011-2012年(十二五前两年)完成封育968.15万亩,飞播280万亩;2013年,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200万亩,其中封育497万亩,飞播200万亩,两项任务占到了总任务量的58%。各封育区当年育林率平均不少于30%,成效面积率73.03%,成林率68.09%;飞播区当年成苗率达64-75%,成效面积率达98.14%,成林率44.03%。封飞作业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大幅度减少,森林资源显著增加。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已经成为推动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二、封育、飞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重点工程的实施,使我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在技术水平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1、推广应用了飞播造林三大配套技术,即种子处理技术、GPS导航技术、沙障设置技术

(1)种子处理技术:为提高飞播用种质量,降低飞播作业时种子位移和鼠兔对种子的取食,对飞播用中进行风选、包衣和丸粒化处理。加工后种子净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提高25%,亩播量平均减少35%,鼠兔对种子取食率下降15-20%,种子位移率下降15%。

(2)GPS导航技术:飞播造林中采用GPS导航技术,并通过电脑软件分析导航轨迹图来评价飞行作业质量,大大提高了飞播作业精度,避免了重播和漏播。

(3)沙障设置技术:设置面积不低于飞播面积的20-30%,使幼苗得到保护、避免风蚀,提高飞播幼苗保存率20-30%。

2、丰富了飞播树种。

我区之前飞播树种单一,播区形成的植物群落稳定性差,通过开展多地多次的飞播实验,在扩大乡土优良树种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植物中配置,由过去单一的杨柴变成杨柴、花棒、柠条、沙拐枣、沙地榆、籽蒿、沙米等多种植物混播,提高了播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3、搞好预备播区。

针对沙丘当年飞播治理较为困难的实绩情况,在飞播前一年先行封禁作为预备播区,播区内的天然植物自然恢复较快,成为天然沙障,第二年科提高飞播成效,又可降低飞播成本。

4、改进飞播作业方式。

针对混种装机在飞播作业时,由于飞机自身的颠簸作用使植物中自动被筛选分离的现象,在飞播作业时,推广了分种装机,复合式作业方式,确保了飞播罗仲的均匀度,提高了成苗率。

5、推广应用了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育综合技术。

主要包括不规则整地、挖沟深耕切根、平茬复壮、补植补播、目标树种重点培育等,加快了成林速度,提高了林分质量。

6、推广应用了低质低效有林地封育改造技术。

对郁闭度低于0.5的天然次生林和有天然乔木分布、有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采取封育改造措施向针阔混交林方向培养。

7、于2007年发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于2013年制定并通过审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飞播治沙造林技术规程》,也将颁布实施。两项地方标准注重科学性、操作性和规范性,对于规范指导全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工程技术与管理,巩固建设成效,促进全区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封育、飞播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重点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我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生产质量管理制度日臻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把握封飞工作特点,适时开展宏观指导。

重点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国家工程“质为先”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封飞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围绕目标实现,从宏观管理和技术政策连续性角度,自治区连续印发《关于加强全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生产工作的通知》(内林办发[2002]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内林办发[2008]40号)、《关于严格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工程技术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通知》(内林办发[2011]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飞播造林、封山(沙)育林工作的通知》(内林办发[2012]53《2013年全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工作要点》(内北站[2013]1号)等一系列文件,把握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工作特点,明确了封飞工作不同阶段工作方向和目标,指导和推进全区封山(沙)育林、飞播造林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管理工作深入持久开展。

2、强化技术管理责任。

制定技术管理风险防控措施,严肃技术管理工作纪律,严格技术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技术质量考核制度,实行封育、飞播工程从规划到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实施各个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把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在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解决,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

3、重视科技支撑工作,增加封飞工程科技含量。

彻底扭转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生产规模,轻技术轻质量倾向,在封飞工程组装、集成配套、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并投入技术推广资金,为科技与工程建设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条件。

4、做好作业设计评审与审批工作,为工程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实行建设单位、盟市林业主管部门、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三级评审审批制度,层层严把作业设计质量关。通过严把作业设计文本规范质量关、严把作业设计地块选择和小班区划、立地划分质量关、严把作业设计地块不重叠关、严把作业设计技术措施质量关,切实达到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5、将检查督查调研作为常规工作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每年生产季节各级业务部门都派出督查检查组深入生产,前往生产任务重、难度大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切实解决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6、定期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和专项调查,提高人员素质锻炼从业队伍。

连续开展封飞技术规程培训、封飞质量管理培训、封飞作业设计培训等专项业务培训,连续组织实施封育区人工辅助育林、播区管理与飞播区成苗调查,提高队伍素质的同时锻炼了队伍。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2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http://hi.baidu.com/zzllxx5168/home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6382-722831.html

上一篇:沈北新区梨树有机栽培;氨基酸螯合液肥;果树悬挂卫生球
下一篇:北京市推广果树有机栽培技术;果树省力化栽培;ppt;重要文献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