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余姚水灾面前更要牢记历史教训

已有 5333 次阅读 2013-10-14 09: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地震, 水灾, 高温干旱, 历史教训, 余姚

余姚水灾面前更要牢记历史教训
      杨学祥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那云风最近指出,任何灾难,不仅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更有需要汲取的教训。现在远未到总结经验说成绩的时候,反而是需要加紧反思有哪些问题、不足、缺点、教训,以使工作做得更好,使群众得到抚慰。正视问题,才会赢得群众理解。
   余姚水灾面前更要牢记历史教训: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1975年王涌泉研究发现17世纪明末清初,中国1638-1641年发生特大干旱,1653-1679年又出现多次大地震,然后在严寒中于1662-1668-1679年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再到长江一再出现特大洪水[3, 4]。

   1919年开始现代水文观测以来87年间(至2006年),未曾遇到类似1819年的黄河大洪水。1819年冷空气异常活跃,华北出现了异常严重的大雪,甘肃发生大暴雨。1819年淮河罕见大洪水不是偶然出现的,黄河流域旱涝的长期气候变化有其规律,大水之前有较长时期的干旱。1813年和1818年黄河也曾发生较大洪水,但1810-1814年为黄河上中游连续5年持续干旱年份,1819年为持续大旱后的转丰年份。由于太阳活动很弱,特别是南亚印度西部卡奇发生8.3级地震,导致1819年黄河出现了大洪水。19世纪,1840年长江出现特大洪水,1841、1842、1843连3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1844年美国密西西  比河出现特大洪水。1850年及1860年代北美河流又多次发生特大洪水,1855年黄河下游大改道。1860、1867、1870年连接三次长江流域再发生更大的特大洪水。而1839-1878年欧洲、北非、南亚、东亚、大洋洲河流也多次发生大洪水。这一全球水文异常确与1819-1879年全球密集大地震又密切相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465047

   2013年4月20日雅安7级地震, 9月24日巴基斯坦7.8级地震,28日巴基斯坦7.2级地震,对中国2013年洪水都有影响。

   相关机制为球面大气对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2670.html

余姚的高温和水灾:点源喷射造成的球面对流
2013-10-11 05:4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31881.html

 

那云风:水灾面前要正视群众的不满
2013年10月14日03:04  京华时报 微博 我有话说(12人参与)
  如果不正视群众的不满,就可能掩盖工作中的失误,病根没有及时祛除,就可能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坐大。

  面对台风“菲特”重创余姚,该市市委书记毛宏芳直面媒体,就不少尖锐问题坦率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过在谈到台风所以重创余姚的原因时,归于客观原因的多,找主观毛病的少。

  台风肆虐下的余姚,有两个现实情况摆在那里。一个是,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量,在两天时间内倾泻而下。而下游宁波的水位很高,余姚的水下不去,上游上虞的水还不断涌下来,余姚在中间,积攒了7亿立方米的水。另一个是,尽管政府部门全力救助,但仍然有一些被困群众没能得到及时的救助,甚至有的两天未吃饭,买一点白菜花生需百元。

  的确,在整个城市都浸在水中时,人的能动性有限,救助不及时、不周全的情况也在所难免。但在台风来之前呢?7日早晨7点半,毛说他就在防汛防旱指挥部看气象云图,发现余姚上空有红点,表明雨势会很大,当时就启动了二级响应。

  然而,有的群众8日才收到预警信息。从雨还没来之前的7点半到雨来的这段时间,再从雨来到大量倾泻的这段时间,这两个时间段都在一二十个小时以上,如果紧急信息传递系统迅速高效,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群众来不及反应呢?如果尚未建成这种迅速高效系统,是否能动员一切力量把信息传递出去、把群众转移出去呢?

  灾情之中,余姚一些群众有些情绪,甚至有些过激行为。这是一种紧张情绪、不满情绪的非理性宣泄。当然不值得鼓励。但当地党委和政府应当正视其产生的原因,而不仅仅是表示理解,更不是否认抗灾迟钝,不承认城市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如果不正视群众的不满,就可能掩盖工作中的失误,病根没有及时祛除,就可能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坐大。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这句常言所以在理,就在于面对台风灾难,你的抗灾取得怎样的成绩、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克服了怎样的困难,都摆在那里,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你不说,群众自会说;群众嘴上不讲,心里也会想。但是,如果只强调成绩,不讲问题和不足,反而会抹掉群众心里对成绩的好感和印象,使问题的严重性在群众心里更为强烈。

  任何灾难,不仅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更有需要汲取的教训。现在远未到总结经验说成绩的时候,反而是需要加紧反思有哪些问题、不足、缺点、教训,以使工作做得更好,使群众得到抚慰。正视问题,才会赢得群众理解。

  本报特约评论员那云风

(原标题:水灾面前要正视群众的不满)

(编辑:SN090)
http://news.sina.com.cn/pl/2013-10-14/030428424039.s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732793.html

上一篇:“全球绿色城市” 被淹的教训:防灾减灾要研究灾害链
下一篇:菲律宾莱特岛发生7.0级地震:关注16-19日潮汐组合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