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星巴克卖的不只是咖啡

已有 4645 次阅读 2013-10-22 00:26 |个人分类:万花筒|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咖啡, 星巴克, 同质化


星巴克卖的不只是咖啡


   同质化产品时代(产品为广义),成功的销售最终卖的都不只是单纯的产品,而是融入到产品中的独特的"整体解决方案",或者说是以产品为载体的独特"文化",这时的产品已经不再同质化了,其销售价格也远高于产品本身价值。

   成功的星巴克也一样。


   尊重星巴克对我们的"价格歧视" (凤凰网)


   在美国星巴克,外带的比例高达86%,意味着有将近九成的人对它的装修、对它的体量没有太多要求,基本上不会占用城市空间。而在中国,很多消费者甚至是接近七八成的消费人群会在店内坐几个小时,它消费的不只是咖啡,还包括房租、服务、沙发、背景音乐、整个空间——消费的整个综合资源的量要大得多,咖啡消费却只是整个消费过程中很小的比例。这种背景下,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定价呢?

   这就是市场,双方觉得价位合适就交易,有任何一方觉得价位不合适就不交易,谁也不强迫谁,谁也不欠谁的。买卖不成情意在,一厢情愿、总觉得别人欠他啥似的人活在市场经济里是会抑郁一生的。不要总把商家当成福利院,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利益,这样自己才可能变得独立而强大。
   如果星巴克是央巴克,是个大央企,暴利源自大搞行政性垄断,那真得好好批批。


  新华社的这篇报道比较理性、公平和客观。


与其指责星巴克定价高 不如反思我们(新华社)

   2013-10-21 新华社哈尔滨10月21日专电(记者刘彤、王子辰)近日有媒体通过对比一杯454毫升的星巴克拿铁咖啡在北京和纽约伦敦等门店的售价指责星巴克在中国定价过高,赚取暴利,理由是一杯咖啡的物料成本大约4元人民币,而北京西单的门店则可以卖到30元。
  按一些消费者的看法,“星巴克在中国定价太高了”,但这种高定价真的是故意中外有别,把消费者当傻子吗?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都是着眼于利润最大化的,星巴克的高价必然是经过合理的评估,他们预期梢费者的,已理价位就是他们对产品的定价。
  从大多数国人的收入来看,星巴克是比较贵,不似每天都能喝一杯的豆浆或者可乐。但是如果观察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步伐,用逐年提速来讲毫不夸张,其掌门人舒尔茨更是表示到2015年星巴克将在中国开出1500家门店。
  如今很多的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星巴克,从这个角度讲,星巴克很像当年刚进入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见证的不仅是消费升级,还有人们对咖啡文化的逐渐接受。如同当年的家长们喜欢带孩子到麦当劳餐厅就餐,看重的是家庭式就餐的欢乐氛围,如今的星巴克正在让人们接受自己独特的文化。
  星巴克的咖啡定价是高,但是问问那些经常光顾星巴克的人,难道这些星巴克的目标客户在意的仅仅是价格吗?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今星巴克为什么人越来越多,位子越来越难找。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一一这就是星巴克通过自己的咖啡文化从消费者那里赢来的。
  媒体将北京纽约伦敦的星巴克销售价格相比,本来意义也不大,美国人对咖啡的消费量远远超过中国人,星巴克在两国的销售定位也不一样,中国人喜欢喝茶,要在中国兜售咖啡这样一个后来者和舶来品,就要提供一种饮品之外的东西。如果没有星巴克,那些想边喝咖啡边看书的人,就着咖啡谈生意的人,或者在咖啡厅蹭无线网络的人,应该不是街边的茶座和冷饮店能招待得了的。这都说明星巴克贩卖的不仅仅是咖啡。
  回到成本问题上,虽然现磨咖啡的物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比较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星巴克这种企业其他方面的成本,比如仓储、物流、广告、地租等。事实上,几个月前星巴克在内地的第一家门店国贸店关店,正是因为高昂的租金压力。所以,与其指责星巴克的定价高,不如反思一下为何我们没有一家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中式茶座连锁店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903722-734868.html

上一篇:我们离“安全提醒函”有多远
下一篇:为什么要这样解释“上海过山车事故”

4 曹聪 谢力 毕重增 赵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