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牢记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教训: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已有 7357 次阅读 2013-11-7 06:02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月亮赤纬角, 历史教训, 三年自然灾害

           牢记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教训:处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026指出,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拉马德雷冷位相使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干旱加剧,使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的低温冻害加剧。2005-200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极端冷事件频发;伴随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到来,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未来十年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3004.html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为1959年、1960年和1961年,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其另一个天文特征是,1959-1960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的全球自然条件大背景:

 

   一、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二、处于1947-1965年全球8.5以上大地震的集中爆发时期:9级以上地震4次,8.5以上大地震7次;

   三、前四年接连发生了拉尼娜(1954-1956年)、厄尔尼诺(1957-1958年)和流感爆发(1957-1958年)。

   四、发生在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目前具有类似的自然背景:

 

   一、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二、处于2000-2018年全球8.5以上大地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已发生9级以上地震2次,8.5以上大地震6次;

   三、前6年接连发生了拉尼娜(2007年)、厄尔尼诺(2009年)和流感爆发(2009年)。

   四、2014-2016年进入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36655.html

 

1960522智利发生20世纪最强地震和20世纪60年代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与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科学研究应该集中关注自然发展规律,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739684.html

上一篇:内蒙古和东北有雨雪持续并降温4-10℃:关注6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较强冷空气来袭 周末北方气温猛降10-14℃:关注10-12日潮汐组合

3 吕洪波 杨华磊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