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死亡(20)生死哲学

已有 2620 次阅读 2013-11-13 20:1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哲学, 生命, 死亡

哲学这个词(philosophy),本义是“热爱智慧”。在科学不够的时候,比如古希腊时代,一些善于思考和辩论的人,就是“哲学”家,就可以讨论科学不能回答的问题比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等问题。

生和死,本来是哲学家讨论的问题。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个问题就不用再“哲学”了。生命的进化史,就是生命的意义。生命为什么能延续下来,就在于其过去。至于将来的意义,只看时间尺度。眼前的鸡毛蒜皮,可能很有意义。百年大计,也可能很有意义。伊核问题,也很有意义。长远来看,都不算什么。

每个人似乎都有意义,都有自己的追求。为什么这样,也仅仅在于过去的历史,历史把人的心智塑造成这样。至于为什么塑造成这样,也在于历史环境。将来的环境变了,一切都意义和追求就都作废。不用远看,60年的历史就重演了不只一次。

具体到某个细节,比如人喜欢甜食(所以才有那么多胖子抱怨垃圾食品),也在于历史,在于历史的环境。甜味从哪里来?问问化学家,碳氢氧原子的那个组合(比如葡萄糖),里面有“甜”的结构?没有,纯主观,跟我们看到的颜色一样,不存在。上升一下,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人的器官、生理、生化等等,跟猴子有什么不同吗?似乎只是大脑容量、毛多毛少、有没有尾巴。那么,猴子的生命有什么意义,猴子可能没什么想法。所有的意义,也都是想出来的。

世界本来没有意义,想的人多了,也就有了意义。所以,哲学,还存在着。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4394-741484.html

上一篇:死亡(19)两例死刑
下一篇:2013天下大乱

2 刘洋 曹君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