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bwxy197301 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心得。

博文

H指数及类H指数

已有 4885 次阅读 2013-11-16 10:56 |个人分类:科研评价|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H指数

   自从Hirsch在2005年提出H指数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类H指数标,后续的指标力图从不同侧面来改善H是标区分度不高等不足之处。下面贴一些与H指相关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H指数同时兼顾了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是将论文数量与其质量(影响力)综合考虑的指标。

本图是笔者根据下面的两个表(图),然后根据这些文献的引用关系绘制的一张“引文网络图”,可以从引用角度来发现这些指标间的关系。这个图只是从指标发展的角度展示H指数研究的一个方面。图是参考面博文中贴出的社会网络研究的那张图,手工方式绘制的,效果不是很好,有待完善。由于资料有限,可能这有一些相关内容没有完全收集进来。请大家提供相关信息,以进一步完善。

上表摘自:王梅英,刘雪立.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有研究进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


上表摘自:王凌峰.一个新的h-type指标—A+指数.情报杂志,2012,32(1)


   任何一个评价指标都只是从某一个侧面去揭示和反映评价对象的属性。指标在特定条件下是合理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善用它们。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3146-742199.html

上一篇:社会网络研究的传承
下一篇:超星慕课

9 许培扬 武夷山 曹聪 姜春林 赵星 刘桂锋 贡金涛 陈冬生 Aca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