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guo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guoxue

博文

尚贤,考验的是决策层的能力

已有 2536 次阅读 2013-12-4 08:1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今天看老子的这段论述,莫名地觉得非常深刻。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派儒、墨、法都给乱世开出了“尚贤”的药方,一致认为一个国家推崇人才才能崛起,才能在大争之世取得胜利。道家的老子似乎看出了这剂药方的后遗症,故反其道而行之。


先说说“尚贤”带来的问题。既然尚贤,那么先得明确“贤”的概念,在中国什么是贤呢?过去八股文写的好是“贤”,今天会考试的是“贤”,可这几种“贤”的能力、品质往往都是“闲”。更重要的问题是,推崇贤者的结果不但没有看到所期待的发展和进步,却导致了许多假货混迹于世,如此尚贤,还不如“尚闲”。



尚贤能带来诸多问题,难道我们就真的不尚贤了吗?当然不是。不管对政治也好,对教育或任何事,过于标榜一个标准就要出问题。治学首先有它的自然过程,决策层要做的是维护好这个自然过程的氛围。而过于标榜某些标准,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这种自然过程的氛围,看到这些标准,学习者考虑的往往就不是学问本身,而是那些标准了。当人们以某个指标为目的,貌似符合标准的假货盛行则是必然的。老子说“不尚贤”,其实是“不尚贤之名”,没有这些名利,人们还去争什么呢?


能不能建立一个真正尚贤的社会,考验的是决策层的能力,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指标一套制度能够完成的。决策层必须制定合理的标准,还要把握好名与实的平衡,让贤者健康发展。






https://m.sciencenet.cn/blog-882964-746909.html

上一篇:通过《红楼梦》两位女主的境遇来看“李约瑟难题”
下一篇:大师的考题

5 吴飞鹏 尤明庆 柳林涛 wgq3867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