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北大某教授错在哪儿了?不得不重提的博文!

已有 4037 次阅读 2013-12-16 00: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面对“温棚”型学生,应该该迁就还是苦逼?


         张海霞老师在其博文:做个山一样的男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749718.html)中因一个21岁的同学患了“37.8度的高烧”而逃避了一天重要的访问,说了这样的话:这样的学生要来何用?这样的年轻人要来何用?!随后,王晓明老师被其戏称为找骂的博文:北大某教授,请你尊重人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61-749869.html)中回应道,现代社会之所以先进于古代,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的尊重,既包括思想上的,也包括身体上的。北大某教授很明显生活在古代,前面若干文章对学生思想上不尊重我就不说了,这次居然连学生的身体也不放过,叔能忍,婶估计也忍不了了。

        从评论留言和推荐人数上看,王老师的观点完胜。这让我这个很讨厌“温棚”育人的人感到后心凉。虽然我没有亲自带过研究生的经历,但出来混,估计是迟早的事。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是早作点思考和打算的好。

        从我可怜的经历看,某些情况下,有些学生的娇生惯养“温棚”成长之坏气的确让人难以忍受。在牧民生活了几千年的帐篷中,漏点雨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怎么就无法工作,而且连招呼不大,就逃之夭夭呢?当然,学生有理由说:条件太艰苦,为了健康,我可以选择不工作!从尊重人权的角度讲,我也不应该对他们的作为看不惯,更不应该指手画脚。毕竟,“温棚”成长是人家父母亲的意愿,谁也无权干涉。可不知为什么,对我这个因野外工作而不得不饥一顿饱一顿甚至几天吃不上一顿像样饭,而且视风里来雨里去为常态的人来说,总不是什么滋味,想起来就来气。不过,可喜的是,即便条件如此恶劣,我且练就了一个好身体,什么感冒拉肚子几年都难以遭遇一回。也许,大家有人会说,个体差异,不必当真。得失请大家定夺吧,我自不必多言。

         还有,一个美籍华人女老师,大概40岁左右。我第一次见她是在一个宾馆,个头不大,因长期在青藏高原工作,脸色有点黑。虽然是七月,可她已经穿的很厚,在宾馆里也没有脱掉外衣,以至于我把她那略显臃肿的腹部当做是衣服垫起来的。大概2个月左右的某一天,她突然说,她生了个女孩!天啦,这不是开玩笑吧?美国太不尊重人了,太没人权了,这女的也太不珍视健康了。离分娩2个月了,还在青藏高原这个自然条件异常艰苦的地方工作,难道她脑子进水了,不懂基本常识?我茫然,我困惑。不过,后来从她寄给我的文章和其学生的毕业论文看,她是一个正常人。于是,我松了口气。同时,想到我们的“温棚”育人策略后,感慨道: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在我们老家有这样一句话:惯大的武艺才,打大的孝子。此话虽然不是真理,但也不是毫无道理。我们的“温棚”育人策略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到了成人阶段了,难道还要一味迁就下去,容不得半点苦逼吗?只有承受过苦中苦,才能尝到福中福。一个只会享福的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马永远跑不完的平川,崎岖山路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一道坎!

        如是说,迁就是一种不负责任,而适当的苦逼才是脱离“温棚”,走进风雨自然的良药!孰重孰轻,君子裁之!对王老师观点一边倒支持的人们,假如你的学生都因各种身体原因而常年无法工作甚至连论文都不能撰写时,想想看,是因你尊重了人权而自豪呢?还是因为你的过分迁就而自责呢?

    不经风雨的彩虹必将色彩浑浊、黯淡无光!

       我还是希望用头脑而非屁股思考,诸位看官!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6916-750128.html

上一篇:面对“温棚”型学生,应该该迁就还是苦逼?
下一篇:“狗权”与人权!

15 林中祥 武夷山 戴德昌 李学宽 王春艳 蒋继平 陆俊茜 褚昭明 李天成 汪晓军 韩枫 lbjman DXY1234 zhangjinxue Majorit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