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报摊上北京出版的报纸

已有 3909 次阅读 2014-1-2 09:1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北京, 报摊

有时上报摊上转转,发现现在的报纸和杂志还真是不少。只是我有兴趣的报纸种类不算太多,所以对于其他报刊也没有太多的注意。最近听说,上海的新闻晚报停刊了,说它因为与新民晚报太同质了,重复的东西太多。北京这类的报纸似乎也有这样的现象。除了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之外,前些年出了一份北京晨报。这份报纸我没怎么看过,但总的感觉似乎没有什么印象,或者说有什么特色我也没有看到。

好象与北京晨报几乎是同一个时期,人民日报办了一份专门在北京发行的小报,叫京华时报。这份报纸看得也不多,但是在网上很早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报。看这份报的时候,我特意去看幽默的那一版,那些小段子有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这个内容在其他报纸上是不多见的。不知是为了效仿京华时报还是什么原因,后来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合作也办了一份在北京发行的小报,名曰新京报。这可能是跟民国之初在北京发行的京报相呼应。我记得新京报刚出来第一期,有媒体就给它挑刺,说它有多少错字。还别说,这一招对我挺灵的,所以很长时间我都不去看新京报。2013年,新京报为了扩大订户,给我们学校送了一批报纸,全年赠送。我们也不解其意,送来就看吧。快到年根底下了,每天送的报纸里夹着一个通知,说明年不再送了,如果想订阅就打一个订阅的电话。我也不太想订这份报,它不再送了,那我也就不再看了。

北京晚报是一份很有历史的报纸。文革中被停刊了,老百姓还是挺想念它的。文革前的每份报是四版八开,每份二分钱。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当时在邮局工作的母亲给我揽了一个活儿,就是每天在家门口摆摊卖报,大概是为了方便市民尽快了解世锦赛的消息。虽然每天卖报,但是我其实没有任何收入。所有卖出的钱都是一分不少地交给母亲。不过那段时间我也能天天去看北京晚报。比较有印象的栏目是五色土。那时虽然只有四版,但是我们看起来,几乎是每个字都会读到。文革后,北京晚报复刊,开始卖到三分钱一份,后来涨到四分,还是四版八开。再后来就一路往上涨了。

现在的北京晚报总的说来也不算贵,零售价比别的报纸还要便宜。主要是因为报纸夹进了大量的广告版面。有时候周四的报纸有百十多页,净是房地产的广告,拿在手里就沉甸甸的,当然也根本不会去看。报纸在家里攒得很快,没几天就会摞成厚厚的一堆,于是赶紧找收废品的把这些报纸搬走。报纸版面多了,可是能读的部分似乎少了很多。很多报道只扫一眼标题,就翻过去了。有些版面由于翻起来费劲,所以连标题都懒得扫上一眼。

北京青年报前些年很是火了一阵,主要是字体大,图片多。可是时间一久,光靠这种形式,而没有内容上的实质创新,这种火也持续不了多久。北京青年报后来也办了一份晚报,名为法制晚报。但法制晚报上的有关法制方面的报道,并不比北京晚报要多,所以一直不太明白它为什么叫法制晚报。刚开始,还订过几年的法制晚报,原因很简单,当时它没有那么多广告,看上去比较简单。这两年也不行了,也是大量的广告版面,所以原来打算今年不再续订了。

后来有一天看到法制晚报在宣传订阅,它分好几种档次,有订报送大礼的,礼单上的层次有不同,花三百多的送一种礼,花二百八的送另一种礼。而什么都不送的,只需要花二百一十元。我一算,每天的报费不到一元钱,还可以接受,就打电话订了什么都不送的这一档。我一直不太明白,这种小恩小惠为什么很多人都很喜欢,因为是要多花钱的呀。除非是公款订报。报纸给了公家,礼品归了自己。可是报社这种做法不是在鼓励公款腐败吗?

网上说,上海买报纸的多为老年人,北京这地方好像没有这么明显的特征。应该是买报纸的哪个年龄段的都有。年轻人喜欢买体坛周报和环球时报。中老年人喜欢的报纸种类就比较多了,各种文摘报,电视节目报,等等。还有不少各种标题党的报纸,都是一些不太沾边靠谱的小报,什么各类文汇,还有国防军事等方面的小报,标题多为耸人听闻。也不知道这种报纸会不会有人愿意花钱买。还有一种报纸,叫旧闻,尽是把过去的一些东西翻了出来,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内容是他们不曾知道的。但是今天的他们到底有没有兴趣看,我就不知道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755059.html

上一篇:对教材的奇葩态度
下一篇:高校原来也有派系

2 武夷山 陈冬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