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借鉴Honor System,丰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的路径 精选

已有 6230 次阅读 2014-3-9 07:30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借鉴Honor System,丰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的路径

武夷山

 

   郭文剑在《美国“荣誉制度”的德育功能》(西藏教育,2009年第6期)一文中说:

 

美国高校的“荣誉制度”最早实行是在1817年威廉与玛丽学院的学生考试,在无人监考的情况下学生参加考试,1830年学院进一步作了规定,如有学生在考试中冒犯了这种信任,将被开除。1834年当时的法官纳撒尼尔·贝弗利·塔克尔

Nathaniel Beverley Tucker)在学院进行的一次演讲中说道:“如果威廉与玛丽学院在某些方面比较先进的话,那么就是它自由而宽松的纪律了。它的教

授们在注重提高学生智利水平与教化学生行为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学者精神和绅士风度。学生的言行举止就像一位绅士,同样我们也把他看作一个绅士,像对待绅士那样对待他……学生的荣誉是我们所诉诸的惟一力量。”

尽管荣誉制度最早是始于威廉与玛丽学院,但它并没有对其他学校产生什么影响,真正将荣誉制度发扬光大的应该说是弗吉尼亚大学了。制度的实行和1840发生在该校的一起重大的师生冲突事件有关。一名来自乔治亚州的学生开枪打死了当时的教授团主席、法学教授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而教授正试图平息学生骚乱,这一事件震惊全校,引起人们深刻反思。一位名叫亨利·乔治·塔克尔(Henry George Tucker)的法官接任戴维斯,他发现导致学生与教授之间产生对立情绪的是学校的管理,那些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生迁怒于作为执行者的教授。为此他提出一项决议:“在以后的所有考试中,每一个考生都要附上一份承诺书:我,作为一名文学学士,以我的荣誉起誓,在本次考试中绝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2]也就是由学生向校方承诺不舞弊,这份荣誉誓词即为弗吉尼亚大学荣誉制度的发端。

弗吉尼亚大学荣誉制度的成功经验很快就被其他高校借鉴,荣誉制度也成为美国高校的一大特色。发展至今,荣誉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完整的制度了。

 

简单地说,荣誉制度首先假定多数人为着自己的荣誉不愿意做不规矩的事,但一旦发现有谁出现了违背自己承诺的违规行为,则施以极其严厉的惩罚,如开除学籍。在推行荣誉制度的大学里,也许不难见到这样的景象:考试时,无人监考;图书馆里没有管理员,大家用自助方式自觉地办借还书手续;计算机房里没有专人值班,大家自觉地按规定使用计算机设备……我90年代在美工作期间第一次听到留学生介绍Honor System时,感到十分震惊,也十分欣赏这样的制度安排。

我国科技界也不妨借鉴这一思路建立类似的荣誉制度,作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的一条路径。首先要相信多数科研人员是自觉做事,不想坏规矩,不想乱花钱的,这样,凡做出荣誉承诺的,就可以给他们展现自己自觉性的机会。例如,庄严承诺自己在论文写作中无剽窃、无弄虚作假者,可以不对其稿件做相似性检测(顺便说一下,对每篇稿件都做相似性检测,对于全社会是多么大的一笔成本!何况,对于成心作假的,任何相似性检测软件也挡不住他们,正如越来越严密的监考措施也挡不住作弊一样),可是,今后一旦发现谁违背自己的承诺而做了违规的事,则不仅要撤消其论文,还要毫不留情地对当事人给以极其严厉的惩罚。现在的做法是,由于少数科研人员出了问题,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订出无比繁琐、严苛的管理制度,把所有科研人员像看贼一样看起来。问题是,戴上金箍的孙悟空还能有多大本事?就我们这种繁琐、严苛的管法还想促进创新?也许,在这样的严苛管理下,也许科技经费总支出(包括浪费) 确实比过去减少了,但是,科研人员在重重束缚下搞不出像样的、可转化的成果,才是全社会最大的浪费。

我在2008年说过以下一番话(见《与王国裕、武夷山对话:自主创新并不局限于自主标准》,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7/209214.html),其中用红色标出的几句与刚才的意思是一致的:

要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有千头万绪的事要做。我个人认为,突出的要做三件事。一是在科研人员中树立恰当的价值观。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要安排一部分科研人员安心地从事基础研究,引领未来发展;大部分人则应该针对国计民生的诸多问题开展研究,加强科研的相关性(relevance)。比如,秸秆处理利用是个大问题,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方面攻关?从事这个题目可能发不了太多论文,还会被某些同事瞧不起。我们科研队伍中的袁隆平太少了。二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研选题时,把国计民生放在心上,是以人为本;相信大部分科研人员具有工作自觉性和判断力,不要用种种事项去干扰他们,也是以人为本;科研经费的分配与管理要符合科研规律,更是以人为本。只考虑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财务规定(且不谈这些规定的合理性),不考虑经费使用是否有利于创新,不给第一线科研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会造成最大的经费浪费。三是切实改善科研诚信。对于科学家,实事求是是最起码的品德,也是获得科研成就的基础。尽管整个社会中不实事求是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科研人员仍应该出污泥而不染。目前科技评价的做法还存在不少问题,但绝不能把评价制度上存在问题作为个人造假的堂皇理由。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774324.html

上一篇: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摘抄
下一篇:王夫之的生死观

21 钟炳 尤明庆 闵应骅 曹聪 刘全慧 陈筝 苏德辰 牛丕业 赵美娣 薛宇 张骥 王大鹏 许培扬 李泳 水迎波 贡金涛 lifescience1 jimiyg yunmu biofans h123y6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