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xichu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ixichujian

博文

母亲的遗憾 ——写在母亲节前的话

已有 2877 次阅读 2014-5-9 17:2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读书, 母亲, 遗憾


母亲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家里是老大,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姥爷虽然是工厂的技术工人,有固定的收入,但是在那个年代仍然不富裕,供不起孩子上学,所以母亲没上过一天的学,很小的时候就承担起了家里繁重的劳务工作。记得母亲给我说过,她那个时候在生产队割草挣工分,挣得比男劳力还多,还去修过水渠,干的都是男人才干的活。

母亲以为自己这样为家里出力,姥爷会让她接班,她会成为工厂的一名工人,有正式的工作。但是姥爷没有这样做,而是让三姨去了。母亲知道了这件事,在家里不吃不喝了好久,最后也没有任何作用,只好继续做她原来的事情。

姥爷为什么没让母亲接她的班,母亲没有说过。我觉得,姥爷的决定未必不是一件正确的事,三姨生的柔弱,在家里基本上干不了什么重活。最重要的是,三姨上过学,认识字,想必姥爷觉得三姨更适合在工厂里干。这实际上是一个父亲出于对家庭各种事情的综合考量而做出的正确决定。

我的猜测是有来源的,我相信母亲最后也明白了姥爷做出上面决定的原因。记得,母亲告诉我,她这辈子第一次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和三姨有关。母亲说,有一次在家里看见三姨在看报纸,一边看一边笑,母亲也想知道写的是什么,就让三姨给她读读。三姨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读,这惹恼了母亲,母亲一气之下把三姨狠狠地打了一顿,还哭着埋怨过姥姥姥爷为什么不让她去上学。

经过接班和读报的风波之后,母亲深深地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把她不能读书的遗憾转到我们三个孩子的身上,希望我们三个孩子能考上大学,将来的生活不用发愁。

哥哥上学的时候学习不好,老想辍学。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回家,说学校里要交什么杂费,当时我们三个孩子上学,学杂费是不小的数目,家里没有钱了。母亲对哥哥说能不能回去告诉老师过几天再交,等卖了筐(小时候我们家主要的收入就是编筐,比如花篮之类的)拿了钱就交。哥哥一听,本来就不想上学,这么一来交不上学费,就说不交了,不交了,没钱我就不上了。母亲急了,说我去借钱,你就是在学校了什么也不干,也要给我待三年(我们那时的初中是三年制)。

不过,母亲在我们上学的这件事上也犯过错误。姐姐当年考上大专,快毕业的时候想专升本,当时需要大概一万块钱。母亲听了,就对姐姐说,你妹妹也要上大学了,咱家里没有钱了,你就不考了吧。姐姐听了,也没有在说什么,就没考。母亲想着姐姐虽然是专科,但是可以回家考老师,但姐姐十分倔强,就是不想当老师。考试每每不用心,几次都没有考上。母亲常常自责,说当时要是出了那一万块钱让姐姐升了本,姐姐也就会考上老师了。

经过了姐姐的这一波折,母亲对我上学这件事竭尽全力支持,虽然母亲不懂什么研究生、博士生之类的,但是在母亲的心里总是觉得能多读书就是好的。记得我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母亲就说能不能再读,要能读就接着读吧,你姐姐就是因为我没考上老师,我现在可后悔了。现在家里就你一个人在上学,我们也没什么负担。所以,母亲成为我考博的第一个支持者,也是家中唯一的支持者。

母亲常常说她要是认识字,一定不会待在家里。所以,她对家里周围识字的人待在家里感到奇怪。当初,哥哥要去杭州的时候,是母亲找亲戚办成的。嫂子信风水,当初哥哥去的时候,嫂子找的风水先生说哥哥不适合往南走。嫂子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坚定地说,信那个干嘛。如今也已经印证了母亲的话,哥哥在杭州比在家里强多了。

母亲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却很有决断。我曾将母亲的一些事情告诉老师,老师说你母亲是有见识的人。我笑着说,我妈一天的学也没有上过,怎么会是有见识的人呢?后来想想,有没有见识有时候真的和受没受过教育没有关系,而是人的阅历和本性使然。就像人的素质有时和他受教育的程度没有关系一样。

母亲节到了,没有什么礼物送给母亲,写下上面的话以慰母心。




https://m.sciencenet.cn/blog-774517-792834.html

上一篇:哥哥牌清蒸鱼
下一篇:再见,六号楼

3 辛晓十 郭战胜 姚小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