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关于《归来》影评的“影”评

已有 4811 次阅读 2014-6-3 08:23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文革, 张艺谋, 《归来》

吕乃基

张艺谋的《归来》,在影视界刮起不大不小的旋风。博主既没有看过电影,也没有读过小说,按理没有发言权,因而博主此文不是影评,也不是评论,顶多只是如同影子一般的评论,即“影”评。就从博主浏览过几篇影评说起。有影评认为,这部电影意味着当年《红高粱》时的张艺谋强势归来,云云,博主对此不以为然,“归来”的还是当年的张艺谋吗?还有影评以为,《归来》是对文革反思的深化,更不知从何谈起,看不出《归来》比起《天云山传奇》和《芙蓉镇》“深”在何处。再说,对文革的反思不能总是停留于文学艺术。倒是昨日看到的这一篇影评,颇以为然,摘录如下:

 

从《英雄》开始到《金陵十三钗》深深为人诟病的价值观混乱,而今到了《归来》就不止是混乱的问题,而是他(张艺谋)在自我审查和自我约束方面已经达成了高度一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受害者。属于张艺谋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感谢他在壮年时期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他曾用肩膀和取景器扛起了一扇铁门,让年幼的我们看见了外面的世界;而如今他终于慢慢地变成了那扇铁门一部分

《归来》把时代的悲剧用一个16岁少女的自私自利来体现,从而失去了批判的正当性。对于90后来说,他们会对女儿丹丹把父亲的所有照片挖走感到不解,会对囚徒的女儿不能担任舞剧主角心存困惑,电影院里的笑声,彰显的是我们在历史教育上的缺位。

在改编中,原作小说的南方女性视角创作点,被彻底改变成北方男性视点。这也能理解为什么小说中,陆焉识都到了家,会化妆观望,最终选择过家门而不入,而到了男性视点中,这个房门是必须要敲一下的。其中有两性视点和家庭观的差异。上海,这个原作中最为重要的、地理标志性、文本情绪性附着点被替换了,替换成一个暧昧不清的、放之北方而皆准的内陆城市,文本内在气质也随之更换。

此刻我们80后年轻人需要做的就是像他当年那样,也许我们无需咬牙抗门,因为我们有了互联网,有了更多开门的可能性,尽管这一过程艰巨而漫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不需要用肩膀抗门,我们用钥匙开门。当年哲学家说凡墙都是门,而今大学生告诉你翻墙都是门。

张冠仁,我们还有必要苛责张艺谋吗?—— 80后电影人告别张艺谋

http://dajia.qq.com/blog/414700009702570?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由小说到所改编的电影,可以看到岁月在张艺谋身上打下的不同烙印。“在自我审查和自我约束方面已经达成了高度一致”的张艺谋的身上,看到了岁月留痕,感受到来自政府的权力,听到了主旋律(《英雄》),还有市场的金钱(《黄金甲》),以及上述种种与电影艺术之间的一致,最后这一点正是张艺谋的高明之处。这些“一致”,铸就了张艺谋本人融入其中的“那扇铁门”。

 

看过这样的影评,你还会去看小说《陆犯焉识》或是电影《归来》吗?反正博主是不会去看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0844-799919.html

上一篇:北京市教委:何不放下面子,干脆取消见义勇为加分?
下一篇:量子阶梯的“舞台阶梯”

7 陈小润 赵美娣 马雷 秦逸人 ttee1 ljxm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