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Z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ZL

博文

说说科研、学术和工程技术产业化 精选

已有 11678 次阅读 2014-6-4 12:14 |个人分类:产业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研, 学术, 产业化, 务实, 务虚

       这个话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所以可大可小。我就说说国内环境下的科研、学术和工程技术产业化的务实和务虚现象。

       首先说科研,我去过不少实验室,说是实验室,还不如说是个半成品加工和组装车间。大大小小的实验室,里面的电脑装的专业软件(不管是设计制图、数理统计、仿真模拟)都是国外的舶来品,随便拿软件里的一个工具考考软件的使用者(不管是博士或者研究生),很少有能说出原理并且能对其进行修改和二次开发的。实验室的老师倒是对原理比较熟悉,但是,都已经N多年不写程序了。有些老师对新的软件和语言的认识少到只剩下他们只能在文章或者手册里看到的东西。再看看实验室里的元器件和设备,你就知道半成品加工车间是什么概念了。我还记得在某个实验室,里面放着两台数字车床,一台是德国的,一台是武汉某所大学的。由于精度和稳定性的原因,国内的设备一直处在闲置状态,这样持续了很久,也没看到有什么改观。因为实验室不差钱,可以进口很多好设备,唯一差的就是时间。所以我说,国内高校里的科研,就是务虚。老师务虚,因为这样才能出“成果”,学生务虚,因为要学那么多东西,的确也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了解一下,会用就行。

      再看看学术,上面说到我们的老师务虚,绝对不是冤枉。从龙芯开始,什么物联网、云计算、大飞机等等,书出了不少,论文也足够多,设计都很先进,到最后,不是材料不行,就是工艺不行,要么就是没有核心技术。

       然而我们的学术研究,看上去成果很多,但是质量如何,下面说说自己遇到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学术抄袭,去年申请了几份技术和方法专利,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三所重点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这件事还在处理就不透露具体信息了)居然原封不动地把初稿给我拿去发表了论文(包括实验数据和结果),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这种学术做假和抄袭的行为让我感到非常气愤,也同时觉得非常地可笑但是技术和方法处在保护阶段,所以一些关键的细节和要点我并没有具体写。我相信抄袭的人也不会知道。也许在国内学术任务这个虚比学术本身这个实更重要。也许有些老师也习惯了,每年的任务不是靠自己的学生,就是靠其它什么手段去完成,因为国内务虚得到的东西要比务实来得快来得多。某些地方这样的学术氛围不得不让人叹惋。

       第二件事说下一些课题组里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了急于完成毕业论文,数据能简单尽量简单,甚至连模型的推导都是东拼西凑,不深入。虽然我非常反对,但是能送人一程我也是非常乐意的。为了把问题弄清楚,经常是和他们讨论到深夜,完成模型的推导和论证工作,很晚才休息。有一个课题组完成了学术任务,也出了很好的产品。但是最后由于学生的毕业和课题组成员的离开,一些核心技术不能很好的交接和产业化,最后因为没有进行实际的应用和企业化的产品改进,产品遇到了研发和应用瓶颈,最后停滞。所以务实的成本是何其的高,这不仅仅是金钱或者某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人才梯队,机制和整个产学研商结合的整体构建过程。能够承担风险的时间、资金和固定的人才梯队缺一不可。

        然后看看工程技术,这一块是和应用息息相关的,是技术和政策瓶颈最多的地方,当然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因为已经形成了各种行业或者国家的标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成绩也是显著的。但是我也提一些和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就说某某中心枢纽的软硬件建设,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扶持项目,为了赶工期,在某个特殊的时间点拿出成绩给领导看,很多东西其实就是样子工程,和设计要求差远了。有些技术没有工程数据和时间的积累根本也是完成不了的,当然不否认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个和很多城市建设一样,表面看起来很繁华,一旦下大雨或者出现什么突发灾难,不堪一击。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真的很爱面子,很注重虚的成绩和头衔。很多实际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做,很多技术细节都省略或者直接购买国外的产品。不务实尽务虚的现状使得我们在很多工程实践领域缺乏支撑后续科研工作的数据和扎实的技术积累。因为这些工作视乎看上去没有速度,不够高大上,所以大家不关注。然而往往就是这些技术细节,阻滞着我们国家工程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历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58915-800333.html

上一篇:复杂系统与网络的数学---模型构建
下一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54 肖建华 梁洪泽 喻海良 时志强 赵涛 孙东科 黄盛珠 范会勇 李健 陈小斌 张德元 陈楷翰 李伟钢 肖振亚 强涛 苏力宏 徐晓 张磊 王泽 李鸣雷 代恒伟 李军宁 王孝强 张骥 褚昭明 柳林涛 张建武 周必成 魏鼎 闵应骅 蔡小宁 翟自洋 汤俊 张南希 彭真明 张晖 张长命 曹家樅 陈新泉 ljxm wgq3867 yangdongmu tashanshi zhouguanghui herocaleb flighteer suton yunmu mazhjl guoyanghuawu aliala kevinwong dnastar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