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艰难的起飞 (2012-06-23)

已有 2023 次阅读 2014-6-13 16:57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中国, style, 波音, 组织者, 飞机制造


与航天工程一样,上个世纪70年代,以大飞机制造为契机的我国航空科技也曾有过艰难的起飞,在动乱年代取得了显著进展,标志是1976年制造出了“运十”大型客机。

 

当时共造了两架“运十”,据说那时与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在总体技术上仅有几年的差距。“运十”1980年首飞,曾到达过国内多个城市,并7次抵达拉萨。后因种种原因,于80年代中期项目下马,组织者和科技人员不得不遗憾告别。

 

2008年大飞机项目在争议声中再次启动,国家成立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航天集团选派了领军人来牵头承担,大概是希望航空能与航天一样,也铸就辉煌。

 

在商飞公司总部的院子里,放着一架曾经翱翔过的“运十”供参观。在“运十”的旁边,立着一个精致的雕塑,上边刻着四个字“永不放弃”,表达了当今航空界的意志,不管多么艰难,都要坚定地走下去,或许同时也反映出了对当初大飞机下马所留下的遗憾。不管当初是什么原因,当看到如今世界上几乎100%的干线飞机都被“波音”和“空客”瓜分时,最痛苦的莫过于那些曾经的项目承担人了。

 

2011年“波音”公司交付了民用飞机477架,接受订单921架,“空客”相应的数字是531架和1699架,都创造了历史新高。“波音”累计订单已达23841架,交付了18240架,“空客”累计订单为12852架,交付7093架。在第一阵营的还有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和巴西的航空工业公司,主要在支线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未来有可能挤入这一阵营的国家还有俄罗斯、日本和中国。

 

我问了商飞负责人两个问题,一是目前想挤入国际大飞机制造的市场,是否会遇到来自现有市场占有者的阻力?我们在技术上是否真正具备了竞争的实力?

 

得到的回答是:阻力肯定有,从商业上讲,市场上的霸主都会竭尽全力捍卫自己的市场份额,但真正的较量还要看能否通过技术门槛,这是必须面对的,搞大飞机就是参与奥运会,按国际标准和规则来评判,如果技术上不去,用户就会用脚投票,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无法进入市场的。目前国际标准由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欧洲联合航空局控制,必须拿到他们颁发的适航证,既是鬼门关,也必须过。俄罗斯曾想甩开国际标准自己独立搞,证明不可行,现在也在向国际标准靠,成立了商用飞机公司。

 

技术上的竞争关键还在于系统设计,一些部件可以先进口,逐步国产化。自主产权不一定全部由自己生产,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必须靠国际市场配置资源,“波音”、“空客”也是这么做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能达到20%国产化率就不错了。

 

在飞机的性能方面,如何抗御恶劣气象条件也是重要的指标,如抗大侧风、抗结冰、抗高寒、抗高温高湿等,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检验。

 

国产大飞机的第一代型号为C919,C既是中国也是商飞公司的英文首字母,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要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场,与“空客”(Airbus)和“波音”(Boeing)一道在国际大型客机制造中形成ABC并存的格局。9在中国是大数,亦有天长地久之意,19是指这一型号设计为190座,未来的C929为290座。还有人提出农历9月19日是观世音成佛的日子,这一天她修成了菩萨,坐上了莲台。有菩萨保佑,应该更有信心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0230-803109.html

上一篇:最炫气象风 (2012-06-12 )
下一篇:整理近期所发围脖(3)(2012-07-05)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