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论文是学者水平的显性体现 精选

已有 11480 次阅读 2014-6-21 15:56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不发表,就发臭”目前还存在相当的争议,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经常有一些大牛劝年轻人要打好基础,锤炼精品,尽量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深层次反映的是创新的显性与隐性体现问题,由于我从事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因此相关讨论围绕人文社科来进行说明。

   一个学者的水平高低,创新能力如何,取决于其言行、作品等诸多方面,对于大多数学者而言,要想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如果不是身处某个学术位置,一般主要靠作品来体现其水平,说穿了,就是论文来体现学者的水平,并且带来学术影响力,这就是“不发表,就发臭”的本质所在。

   如果一位学者,水平较高,但不怎么写论文,只有周围熟悉的人知道,即使发自内心佩服,但由于接触的圈子较小,因此也难以产生多大影响力,除非是政府的学术官员,我看到太多这样的人,少数水平确实较高,但大多数很水。

   当然人是变化的,一些学者在成长之初认真治学,著作丰硕,一旦成为官员,就没有必要去辛苦发论文了,反正学术影响力也不差。

   那么论文数量和学术水平是否成正比呢?也不能这么说,两者之间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至少发表10多篇论文的学者与发表一两篇论文的学者水平难以比较。但是如果一位学者论文数量较多,发表的期刊总体也不错,如果说这个学者没有水平,恐怕也有些武断。毕竟现在期刊对论文要求越来越高,发表论文的竞争也很激烈,没有一定的水平根本做不到。

   在人文社科领域,现在经常听到外界有一种声音,问学者做了哪些贡献?如果有论文,这毕竟是显性的,加以总结,你做了什么,贡献多大,大家自然知道。如果你没有论文,加上不是官员,即使你有很好的理论体系,有很多独到的见解,拿什么来说明你的水平?当然,学者如果不写论文,还可以通过政策建议给政府采纳,带来某种影响力,不过政策建议稿说穿了还是一种显性的东西,类似于论文。

   所以我的结论是,对于普通学者而言,如果你想有影响力,想为社会做点贡献,那么还是要以论文、报告甚至博客的方式发表你的观点,这些都是显性的。如果不做这些东西,那么你可以做个好老师,将你的思想传给学生,也是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说句大白话,即使你有水平,如果你不写论文,也不能证明你有水平,除非你是官员,嘴巴大,是吧?呵呵

   观点难免偏颇,欢迎进行有益讨论。


                                             2014.6.21 俞立平 于宁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134-805325.html

上一篇: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筛选研究
下一篇:论文代表作能衡量学者水平吗?

48 武夷山 王进 喻海良 刘启振 王启云 许培扬 李毅伟 曹建军 郭向云 高建国 章成志 张强 杨中楷 郑新奇 杨华磊 李伟钢 程少堂 梅钢 翟远征 石锋 檀成龙 罗帆 赵星 吴明火 李和 蒋永华 孙瑜隆 黄永义 周健 刘克 王芳 刘立 孙学军 姚小鸥 杨连新 辛晓十 董文娜 彭真明 霍艾伦 许海云 施玉梅 王金良 李本先 shenlu biofans changtg wou yunmu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